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较上季度减少3.8个百分点。而一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这些变化受到市场关注。
居民储蓄意愿是资本市场波动的晴雨表。过去几年,受疫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尽管为了刺激消费,政府持续发放各类消费券,但从整体而言,居民储蓄意愿依旧呈现上升态势。因此,与以往老百姓千方百计捂紧“钱袋子”相比,今年一季度出现的这些新变化,可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究的拐点。
笔者认为,一季度居民储蓄意愿降低的背后,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今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纷纷降低存款利率,降低了居民对于存款的吸引力。其二,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回暖,各类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越来越强。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同时,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幅上涨,终止了近6个月的下降态势。
在笔者看来,一季度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的上升,充分体现出国人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十足信心。尤其是,随着党和政府一揽子惠民政策持续发力,老百姓的钱包将不断得到充实,财富持续得以增长,进而有效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接下来,居民储蓄意愿会呈现何种走势,眼下还有待观望。不过,作为商业银行,无论居民储蓄意愿呈现何种态势,都要持续强化内功。未来一段时间,怎样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怎样不断增强存款吸引力等,这将是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新赛道”。
编辑:李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