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晓 通讯员 王付增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小区的广场上已有一个身影。抬腿、云手、推掌,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他就是新蔡法院民一庭庭长蔡青锋,作为在法院耕耘33年的老法官,晨练太极的习惯,他已经坚持了数十年,平衡和融合体现在他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锻炼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在多年的太极锻炼中,他坚信太极‘刚柔并济’,就像法官办案,既要守住法律底线的‘刚’,更要体恤当事人难处的‘柔’,同时一招一式则更考验法官的能力和水平。收势时,他额角渗着薄汗。此时晨光正悄然爬上远处法院审判楼顶庄严的国徽,新一天的司法工作从此开始。
7:20-9:00 办公室的“晨光序曲”
7点20分,蔡青锋的身影出现在民一庭办公室。脱下外套,他拿起抹布擦起了办公桌。“早到半小时,卷宗比人先‘醒’,思路也顺”。他边擦边翻开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今天的待办事项:上午两个庭审(民间借贷、交通事故),下午一个庭审(人身保险),开展庭前调解,还有堆积的卷宗待阅。好的习惯成就了他一天张弛有度高节奏的法官生活。
7点50分,随着书记员和法官助理陆续到岗,办公室很快热闹起来。蔡青锋立即切入工作状态:“小丁,那个合伙纠纷案,被告之前隐匿账本,我们才以‘拒不提供证据妨碍诉讼’为由移送公安机关。现在账本找到了,你尽快与公安办案人员对接,并准备组织双方重新质证。这案子矛盾尖锐,账目是关键,务必严谨。”他语速平缓,条理分明,目光扫过桌上厚厚案卷。民一庭每年处理的人身保险、民间借贷等45类案由,早已如他熟稔的太极招式般,深深烙印在心。
8点20分,部门干警前来汇报工作,要素式庭审观摩安排、疑难案件庭审协调、新类型法律问题探讨……蔡青锋仔细倾听,快速决断,统筹协调。“大家手头的案子都不轻,压力我理解。”他语气恳切,“要学会科学‘减负’,讲究方法效率,有困难随时提,大家一块协商解决。”他不仅是团队的指挥员,更是大家的主心骨,时刻关注着团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困难。处理完这些事务,他迅速整理法袍和卷宗,为即将开始的庭审做最后准备。
9:00-12:00 庭审里的“普法课堂”
9:00第一庭: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原、被告并不相识,经中间人认识,2019年的20万欠款至今未还。庭前调解意愿本有基础,被告也承诺10月30日前还清本金及利息。但关键问题在于担保人——因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主张权利,担保责任已依法免除。原告因此失去信心:“没保障。”调解无果,依法开庭。
庭审阶段,蔡青锋严格遵循诉讼程序,组织双方进行举证质证、法庭调查、辩论。待庭审程序全部完成后,他并未机械地直接宣布休庭,而是敏锐捕捉到双方仍存调解可能的契机,随即在法庭上开启了一场“嵌入式普法”。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依法主张权利的,保证责任消灭。”他手持案卷,向原告释明法律后果,语气沉稳而清晰。随后,他转向被告:“考虑到你们当初的借贷关系建立在中间人信任基础上,若被告确有还款诚意,能否尝试联系原担保人,询问其是否愿意基于诚信原则,重新为债务提供书面担保?”
闭庭前,他再次向双方强调:“若后续有协商意向,可随时向法庭申请恢复调解。”法槌落下,案件虽未当庭化解,但法官对“法理”与“情理”的平衡把控,为后续可能的和解留下了一线转机。
11:00第二庭: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
上午11点第二个庭审开始,这是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保险公司对责任划分无异议,但对原告单方委托的鉴定结论存疑,当庭提出重新鉴定申请。蔡青锋迅速抓住关键,把控庭审节奏:“请保险公司在七日内提交书面申请及预交鉴定费凭证。法庭将依法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同时,为节约诉讼资源,法庭将先行组织双方就无争议部分进行质证确认。”他条理清晰地归纳争议焦点,引导庭审高效推进,避免了程序空转。
15:00-16:00 调解里的“柔化艺术”
15:00第三庭: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
保险公司以“所患疾病不符合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理赔条款”为由拒赔,原告是一对中年夫妇,情绪激动:“别的公司类似情况都赔了,为啥他们不赔?当初业务员说得天花乱坠!”
蔡青锋指着密密麻麻的条款逐字逐句向原告解释:“您看,合同对‘重大疾病’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和列举,您爱人这个病种确实不在保障范围内。这是合同约定的核心内容。” 他随即转向保险公司代理人,语气温和却有力:“销售环节是否尽到了明确说明和提示义务?保险公司对此是否进行过查证核实和作出合理解释?”
一个半小时的耐心沟通,蔡青锋如同打太极时“化力为柔”,将生硬的法条与焦灼的情绪细细拆解、融合。他从合同契约精神讲到诚信原则,从保险行业的规范运营谈到消费者的知情权。渐渐地,原告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蔡庭长,我明白了,我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原告夫妇申请撤诉。
17:30庭审后的“卷宗攻坚战”
落日夕阳余晖,披一身晚照,蔡青锋忙于安排团队人员整理今日结案卷宗,其本人则伏案于堆积的卷宗中,为明天开庭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做最后准备。案卷显示:被告否认涉案18万元借款的真实性,双方证据矛盾尖锐。更棘手的是,该款项还牵涉到一个已进入破产程序的工程项目。他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着要点:“重点审核借据形成时间、款项交付凭证、双方历史交易习惯……”每一页卷宗,都承载着当事人的权益和沉甸甸的法官责任。
“一招一式都要到位,一案一事都要尽心。” 这不仅是他的太极心得,更是他司法生涯的写照。明天清晨五点,广场上的那个身影,依然会准时出现——那是一位法官,在日复一日的刚柔并济间,默默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
蔡青锋法官的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浓缩了千千万万基层法官最真实的日常:在庭审的严肃法袍下藏着普法的温度,在调解的苦口婆心中透出司法的柔软,在如山卷宗的翻阅批注里写满责任的千钧之重。蔡青锋法官为人民司法,法徽下的刻度,正一帧一帧向正义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