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新建
在豫东平原腹地虞城县稍岗镇,310国道南侧,一座占地40余亩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悄然改变着原有的耕作方式。在这里,稍岗为农服务中心如同“田保姆”,为当地农民递上了新答卷。
“菜单式”托管 种地也能像点菜
在稍岗为农服务中心,“耕、种、管、技、收、烘、贮、销”八个大字勾勒出农业全链条服务的清晰脉络。这里绝非传统农资站,而是为土地全程护航的“全能管家”:测土配方实验室如同“大地医生”,为每一寸土地开出精准营养处方;专业农机队与“庄稼医院”则保障着从翻耕到收获的每个环节精准高效。当粮食归仓,配套的烘干仓储设施与销售渠道更让“靠天吃饭”与“卖粮难”成为历史。
其精髓在于“按需点单、质量验收、费用结算”——农户如同挑选菜单,自由勾选所需服务项目。从单环节托管到全流程外包,选择权牢牢掌握在农民手中。2025年,稍岗为农服务中心托管面积已突破4.7万亩,覆盖小麦、玉米两大主粮,服务农户超5000户。
“金三角”共赢 小农户对接大生产
土地托管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小农户”与“大生产”的困境。稍岗为农服务中心在实践中打磨出“村集体+供销社+小农户”的“金三角”共赢模式,成为破局关键。
村集体在此扮演着信任枢纽与整合者的角色,分散的土地被集中整合,有效化解了“土地碎片化”和“农户信任难”的痛点。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对接供销合作社的专业服务——这双重的信任背书,使规模化服务水到渠成。
在利益分配上,农户获得了“双保险”:每亩每季500元的保底收益,加上村集体合作社的二次分红,让种地收益真正实现旱涝保收。稍岗为农服务中心则通过大规模经营,在统一采购、管理和优质优价中实现降本增效。农民得以抽身从事二三产业,获取更高收入;村集体通过组织协调和服务费分成,开辟了可持续的增收渠道,集体经济日益壮大。
“一条龙”延伸服务 激活“物流血脉”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2024年3月,虞城县供销合作社寄递物流配送中心应运而生。配置物流车辆、开辟货运专线,构建起“共同建设、共同配送、共享成果”的农村寄递物流供配新模式。
这不仅解决了村民“收货难、发货慢”的烦恼,还显著降低了电商物流成本。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通道被打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物流血液”,成为托管服务生态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现代物流的脉搏,在田埂间强劲搏动。
多重效应 田野孕育新图景
“稍岗模式”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虞城大地激荡起层层涟漪。
农业提质增效,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显著提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统一采购、管理、作业有效降低成本,专业农技保障持续提升粮食品质与产量。
农民增收有路,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务工收入,为农民构建起多元化增收保障网。
乡村治理赋能,村集体经济壮大,提升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服务能力。托管模式有效应对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的挑战,确保良田有人种、种得好。
产业融合加速,从生产托管到物流配送,为后续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环节预留空间,产业融合的路径日益清晰。
稍岗为农服务中心以“田保姆”的智慧与担当,在豫东平原的沃土上书写着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当菜单式托管让农民重掌选择权,“金三角”模式弥合小农户与大生产的鸿沟,物流网络打通城乡脉络,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未来图景,正在虞城大地徐徐铺展——土地之上,种下的不仅是粮食,更是无数人扎根乡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