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网驻马店讯(记者 杨晓 全媒体记者 冯占华 通讯员 朱可萱)对于民事法官而言,时光的刻度并非由时钟的滴答声简单丈量,而是由案卷的厚度、庭审的张力与调解的智慧共同编织。西平法院民一庭庭长张勇的一天,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司法画卷,在法理与情理的交织中,勾勒出基层法官守护公平正义的生动剪影。

晨会:运筹帷幄的指挥者
作为民一庭的庭长,每周一的早晨,张勇都会组织部门干警召开每周例会。笔记本上列的密密麻麻的清单,都是他对于庭室工作的“细心注解”,会议最后,依旧是不忘给大家鼓劲儿:“大家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结案任务依然很重,大家这周加把劲,努力努力,再冲一把!”

庭审:定分止争的掌舵人
上午9点,劳动纠纷庭审现场剑拔弩张。原告拍案而起,涨红的面庞因情绪激动而颤抖“工资都拖两年了,现在开庭他还不来!”张勇起身递上热水,用平和的语言化解戾气:“先坐下,消消气,被告虽然没有来,但只要你的证据充分扎实,这对于我们的审判流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请您相信法庭的公正。”在张勇的安慰下,原告慢慢平复了情绪,庭审顺利进行。最终原告依法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赔偿。“原来法槌落下时,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当事人在庭审结束后如此感慨。
刚结束了上一个庭审,一起租赁合同的当事人拿着结算单来到了法庭,“法官,我带着自己的车队给老黄干活,现在活干完了,钱迟迟不到账,我还得贴钱给兄弟们,这上哪说理去!”“法官,我不是不想给,是手里实在没有钱!”听到两人你来我往,张勇果断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展开调解,他先将被告带到一边:“老黄啊,俗话说,做生意讲究诚信为先,一旦人没了信字,以后你再找人干活可找不到了,你的情况我也理解了,多的没有,少的呢,咱们先结一部分,然后再和原告商量商量,定个分期结款计划,争取尽快把这钱结清,你看行不?”又转头安抚原告,将被告的情况和愿意还钱的态度一一表述,终于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案件圆满完结。

勘验:抽丝剥茧的真相猎人
临近中午,张勇带着卷宗直奔争议工地。他详细勘探涉案土地边界,向工人反复确认施工细节,汗水浸透的制服贴在背上勾勒出坚毅轮廓。当发现关键证据被掩埋在建材堆下时,他当即联系挖掘机协助取证。夕阳西下时,带着满鞋泥土的勘验笔录,成为后续判决的坚实基石。
调解:春风化雨的暖心人
短暂的休息过后,张勇同书记员交代了下一场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应该准备的材料,然后再一次地翻阅双方提交的证据,仔细查看,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涉及的金额较多,且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这需要法官慎之又慎。等到开庭时间,面对情绪激动的伤者家属,他逐项核算医疗费用清单;对拒不认责的司机,则搬出类案判决晓以利害。当双方从各执一词到握手言和,他趁热打铁拟定分期赔偿协议,让剑拔弩张的当事人最终笑着离开法庭。

夜审:秉烛达旦的守护者
华灯初上,办公室成为张勇的“深夜法庭”。他逐字推敲裁判文书,在法条引用处标注红色批注,对争议焦点用荧光笔反复勾勒。当同事劝他明日再战时,他笑道:“这时候比较安静,思路也清晰多了,正是写判决的大好时间。”窗外月光流淌,键盘敲击声与卷宗翻动声谱写着司法为民的夜曲。
从晨光熹微到星斗满天,张勇的每一天都在法理与情理的平衡木上行走。他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用耐心打磨调解方案,用专业雕琢裁判文书,用温情抚平当事人创伤。这些看似平凡的司法日常,恰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法治中国的壮阔长河,映照出新时代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赤诚初心。(中原经济网驻马店频道新闻热线:13703713839,投稿邮箱yxwzmdp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