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新建
近年来,灵宝市朱阳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初心,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传统经营网络为基础,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网络,努力盘活存量资产,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目前,该社共有经营网点33个,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辐射农户突破2万户。
该社坚持抓好村级综合服务社,构建农村经营流通网络,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要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高位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
坚持开放办社,推进联合合作。该社通过自办和联办合作方式,广泛吸引农村各类专业人才、种植大户等,通过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形式,加快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社。通过经营连锁、商品配送等方式将现有的“农家店”及其他经营组织和个人吸收到综合服务社的建设中,进一步扩大供销合作社网络覆盖面。
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该社根据全镇行政村人口分布状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采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集农资供应、日用品销售、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并开展农业技术咨询、配方施肥用药、政策宣传等公益性服务,不断充实服务内容,为农民提供多样化、全方位服务。
统一建设标准,严格规范管理。该社严格按照《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管理办法》要求,统一设置村级综合服务社牌匾,统一商品配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组织体系、统一管理制度,规范店容店貌和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社20余个,行政村覆盖率达50%以上,延伸了供销为农服务触角。同时,该社通过对传统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事企业等经营主体进行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升农村消费品流通水平。
以集采集配为抓手,构建农资现代流通网络。该社以农资集采集配工作为抓手,以农资经营门店、村级综合服务社为依托,组建供销合作社农资服务队,积极对接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宣传相关惠农政策,构建“镇、村、户”三级农资供应网络。同时,建立供销合作社农资直供交流微信群,严格落实销售政策,公开销售价格,实行集采集配、统一调运、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户种粮成本,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稳价主渠道作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据统计,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该社累计供应化肥1000余吨。
盘活老旧资产,增强发展动力。该社牢固树立“项目兴社”发展思路,主动担当作为,在管好资产、盘活资产、壮大资产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出实招,切实将老旧资产变成优质资本,确保社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全面服务“三农”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针对现有老旧资产利用率低下、闲置率过多等难题,该社以市场引项目、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经过市场调研,该社吸引好又多商贸公司到朱阳供销合作社实地考察,就建设朱阳供销合作社综合商贸中心达成协议,投资800余万元对供销合作社资产百货大楼进行整体翻新改造,建成一座集购物、餐饮、儿童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商超中心,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共创“供交流动惠农服务线”,共建“流动致富车”。该社积极对接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供交流动惠农服务线”,利用“村村通客车”公用运能,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络优势,由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与“村村通客车”开展合作,为朱阳镇山区农民代运日用消费品和农产品,打造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网络,拓展为农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