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烈日炙烤着豫东平原,柘城县伯岗镇郭徐杨村的设施大棚内却是另一番景象。20座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闪耀着银灰色光芒,宛如镶嵌在沃野上的“聚宝盆”。棚顶智能遮阳网自动调节光照,滴灌系统均匀润泽土壤,一派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扑面而来。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该村创新探索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流转40余亩土地建成设施农业基地。走进大棚,丰收的气息令人振奋:紫茄挂满藤蔓,黑紫色表皮油亮饱满;西瓜藤间,大大小小的西瓜挨挨挤挤,在阳光照耀下蓄势生长;圣女果植株上,成熟的果实如红宝石般缀满枝头,工人们正熟练采摘、分拣,为郑州、商丘等地的商超备货。
“我们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产量比传统种植提高30%,科学种植效益显著。”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昆介绍,科学化种植与精细化管理,不仅提升了果蔬品质,更让这些特色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设施大棚不仅是“致富果”的摇篮,更是村民的“就业站”。62岁的郭宗臣一边修剪枝叶一边笑着说:“在家门口干活,还能照顾孙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如今,像郭宗臣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有20余人,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从贫瘠土地到产业热土,郭徐杨村的设施大棚见证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记者 罗合力 通讯员 张超 郭新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