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月3日上午,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新闻发布会召开,对日前出台的《郑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关于印发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相关情况及工作安排进行通报。
18项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并把“科技金融”置于“五篇大文章”之首。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政策》主要框架内容是明确“1个目标”,聚焦“4条主线”,突出“18项重点任务”。
明确“1个目标”,就是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聚焦“4条主线”,就是健全专业化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打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营造科技金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政策》突出“18项重点任务”,每项重点措施均明确责任单位,确保政策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包括建立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业专业机构体系;构建广覆盖的科技保险服务体系;健全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营主体管理机制;探索打造以耐心资本为主的创业投资体系;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制造强市战略定制金融产品;加强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发;创设知识产权系列金融产品;支持商业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推广应用“创新积分制”制度;建立覆盖科创全周期的“基金丛林”;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完善科技投资退出机制;丰富科技领域债券融资渠道;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健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科技金融工作评估闭环机制。
最高奖励5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
为持续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郑州市工信局重点围绕“7+20”产业链群,统筹抓好郑州市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聚焦郑南商许超硬材料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针对郑州市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科技项目、产业集群、未来产业的不同特点,研究配套与之需求相适应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服务其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依托郑东新区、郑州高新区等重点区域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超硬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产业集群。
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加计5%进行抵减;对专利产品2年内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最高奖励500万元;在支持企业试点示范方面,对国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在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对国家、省级中试平台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
打造多元化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
当前,科技型企业普遍面临研发周期长、轻资产导致的融资难题,那么,《政策》又有何解决良方?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省会金融工作协调处处长武松会表示,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会同相关部门,统筹运用股权、债权、贷款、保险等手段,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政策》对打造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有专门安排。
其中,在加强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发方面,将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支持金融机构挖掘科技型企业潜在融资需求,加强对首贷户的对接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产品。鼓励保险公司针对科技型企业开发保险产品,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除此之外,还将推广应用“创新积分制”制度。依托“郑好融”平台,对重点领域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和科技型企业数据画像。提升“创新积分制”赋能科技信贷的有效性,推广应用“创新积分贷”产品。 (记者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