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朱丝语
“面色突然通红或惨白、头痛欲裂又不出汗、说话颠三倒四——这可能是热射病的求救信号!”7月7日,淮滨县张里乡建筑工地上,王师傅工间休息时,立刻点开“云上淮滨”App上的科协《淮上科普》专栏。热浪袭人,“警惕‘高温杀手’热射病”的详细指南成了他和工友们的“及时雨”。“干这行最怕高温天出事,这科普来得太是时候了!”他感叹道。
同一天,赵集镇的陈桂芳和邻居们听着App语音播报的防暑要点:“干2小时休15分钟,每小时喝500毫升含盐凉白开……”她笑着晃晃手机:“科协这科普做得贴心!”
这只是淮滨县科协科普行动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依托“云上淮滨”App,科协持续开设《淮上科普》专栏,内容从农业技术到安全知识,覆盖卫生健康、社会科学、农业科技、自然科学等多领域。截至目前,这个小小的专栏窗口,已累计发布891条实用科普信息,悄然织就一张守护百姓的“智慧防护网”。
一条科普信息,会迅速“变身”为电视片段、广播稿、微信图文、抖音视频,甚至通过乡村大喇叭传遍田间地头。这个县级“科普教育基地”矩阵,已成为淮滨最权威便捷的科普信息源。市民张先生全家都是粉丝:“孩子学防溺水,老人看慢性病管理,我看安全生产,一家老小都能找到‘宝’!”
科普的“种子”更在实地生根。陈桂芳对今年3月赵集镇的“科技公开课”记忆犹新:“连着5天,学防诈骗、种猫爪草、学家政……科技就是新农具!老师们用方言讲,教材字大,晚上还能学,真送到心坎儿上。”种植大户老李算起了账:“专家教的控温育苗,让猫爪草成活率提高了三成,一亩地多赚2000块,这科普是实打实的‘致富经’!”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科普信息化建设,设置更多高质量、接地气的科普专栏。”淮滨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