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光再耀顿丘地

2025-07-10 11:02:5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国喜 宋明增 文/图 魏金龙/视频

  7月6日,在清丰县固城镇张曹村,绿油油的红薯叶铺满了260亩大地。村民马忠振从肩上取下喷雾器,招呼我们到地里看看红薯长势。

  “清丰古称‘顿丘’,因地处黄河故道,光照充足,土质优良,雨量适中,无霜期长,有着种植红薯的历史传统和绝佳条件。这块地采用‘起垄+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产量稳定,商品率高。”清丰县红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晁豪是当地有名的红薯种植专家,平时不是在视频直播红薯管理技术,就是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朋友“掰扯”红薯种植技巧。


农技人员在查看红薯长势

  走进田间,晁豪和马忠振蹲在红薯埂上,掐了两片红薯叶,仔细查看叶片的生长情况,随手扒开松软的田埂,即刻露出足有十几厘米长的七八块鲜红薯,只见个个条形笔直、块块疏密有度。在旁边的陈传再估算道:“从目前的长势看,控制好病虫害,把控好湿度,亩产超7000斤没有问题。”

  马忠振边点头边说:“陈传再是县红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深得老百姓的欢迎。”

  “科学种植为增收,我们农技人员就是农民增收致富最真诚的朋友。”陈传再不好意思地说,“马忠振流转土地260多亩,种植商薯19、西瓜红等优质红薯品种,连续3年均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在位于张曹村的红薯试验示范基地,商薯28、运薯66、漯紫1号等鲜食薯、淀粉薯等50个红薯新品种,集中到这里“开会”。

  “我们将深入每个试验小区详细观察、记录每个品种在本区域气候环境、地力条件、水肥管理下的田间表现,最终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晁豪说,“清丰县将通过‘试验田先行试种、示范户带头推广’的模式,不断更新技术、更新品种,充分发挥好示范田的引领带动作用,把‘土疙瘩’变成‘金元宝’,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新路径。”

  参与基地建设的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商丘试验站站长胡启国介绍:“在试验示范基地,采用的是标准化种植技术,后期全程跟踪红薯的生长情况,对土壤的肥力情况、植株生长情况、病虫害田间防控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测,为后续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清丰县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现在,有几十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红薯新品种在这里做实验。明年,我们就能种上更加适宜的优良品种了。”马忠振竖起大拇指为农技人员的举动点赞。

  室外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而在河南小农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薯加工车间内,火热的生产场面有条不紊。红薯正在经过清洗、烘干、分级等工序,装入专用的运输箱,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的商超。

  河南小农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杨慧娟告诉记者:“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年销售额两千万。”

  “下一步,清丰县将通过‘试验田先行试种、示范户带头推广’的模式,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种植向全产业链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红薯产业从试验田里的一株苗,发展为带动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富民产业。”晁豪表示。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