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客服:绝不能敷衍了事

2025-07-19 01:26:47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张百强

  “打客服电话就像闯关,它只会重复说‘好的’,却办不了事。”家住四川成都的王女士前段时间搬家后,想解除出租房缴纳电费关联的手机号,却因联系客服太费劲而一拖再拖。不少消费者发现,现在想找到人工客服非常难,接电话的智能客服经常是“已读乱回”。智能客服日益普及,但消费者未必“买账”,该如何破局?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就智能客服而言,其在网购平台、物流公司、金融理财、保险等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人们生活中各个方面密切关联。而越来越多的电商在客户服务方面当起了“甩手掌柜”,“有问题就让智能客服去回答”似乎成了大家的共识。

  有研究机构预测,中国智能客服行业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亿元。但与行业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的满意度却持续走低: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在电商售后服务领域,智能客服相关投诉同比增长56.3%。

  智能客服不智能,甚至被戏称为“智障客服”,足见人们苦智能客服久已。人们不买账,究其原因在于,一些智能客服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用户或消费者,岂能不着急,岂有不生气之理?

  其实,无论是智能客服,还是人工客服,只要能回答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好客服,人们难以接受的是商家或客服的那种敷衍、傲慢、不作为的态度。为节省成本,一味减少人工客服,选择价格低、技术不成熟甚至“仅限于回复”的智能客服,阻断的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斩断的是与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长远来看,当服务变得冷冰冰,商家失去的不仅是消费者和用户的信赖,还有诸多发展的契机。

  让客服变为优化服务的窗口,让消费者感受不到商家的热情与诚意,需多方协同发力,不仅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让智能客服更具人性化,也要做好“人机协同”,做到与人工客服相互补充,提升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强化远程诊断,完善智能客服的服务标准,并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将人工标准、科技伦理纳入评价体系,为构建服务水平提升和大众感受良好的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