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袜子”里的“大产业”

2025-07-22 09:46:5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王倩

  在豫中南轻纺产业核心区,漯河市召陵区的青年镇、老窝镇聚集了180余户袜子纺织厂,年产量超30亿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然而这一特色产业却受困于“三无”难题:无足值抵押物;无规范财务报表;无完整信用记录。农行漯河铁东开发区支行组建“袜子产业纺织专班”,支行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工厂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针对经营者的经营规模匹配贷款方案。

  “织”就成就:金融活水浇灌产业振兴

  “采购棉纱需现金结账,机器更新也需要资金,但是客户回款周期长达2个月,厂里的经营大多以自有资金投入,还有一部分已经通过亲戚、朋友间的借款筹到了一些,但是还差50万,这可怎么办?”一位经营者看着刚接到的200万元的订单犯了愁,遇到在村里走访调查的农行凡经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前咨询。凡经理调查了情况后立即开始给这位经营者在移动终端申请农行的“惠农e贷”。两天后,凡经理打电话通知客户:“50万元已经批下来了,今天就给你放款。”电话那端传来客户激动的声音:“这下好了,终于有救了,农行真的是及时雨啊!”

  振兴成效:小袜子织出共富图景

  “还是农行服务好啊,利率更优惠!”某袜业公司负责人李总算起账来格外清晰,她把几家银行的贷款产品摊在桌子上比对,同样的贷款金额,还是农行成本低,能节省不少钱。

  某袜业公司总经理王总在行业交流座谈会上对农行称赞道:“从家庭作坊到智能工厂,农行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更是产业合伙人。”通过近两年的专项扶持,青年镇、老窝镇纺织行业的授信农户由12户增加到80户,户均贷款金额也有了大幅提升,贷款金额突破3500万元,吸纳附近6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员工平均工资在3000元/月。

  在青年镇、老窝镇的标准化厂房里,跳动着乡村振兴的金融命脉,从一台袜机的升级到一条产业链的腾飞,农行以“绣花功夫”精准滴灌,“小袜子”同样能成就“大产业”。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