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堂食用鲜肉,外卖用冻肉;堂食新鲜现炒,外卖预制加热……眼下,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外卖大战”,行业“双标”乱象也被挖出,引发社会和公众关注。
外卖食品“内外有别”,如此“双标”,令人瞠目。诚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出餐效率成为外卖商家能否增加营收、立足行业的重要砝码。然而,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外卖食品“看人下菜碟”,无疑是一种商业短视,不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且也败坏商家自身形象和口碑,最终可能导致消费者“用脚投票”,在激烈的“外卖大战”中被淘汰出局。
其实,提高出餐效率,外卖商家有着多项选择。譬如扩大店铺规模、增加后厨人手、适当调整价格等。这些选项,看似增加了经营成本,实则为企业长远发展积累了资本。一本生意经,两本经济账。诚实守信、厚道待客的商家,绝不会耍“双标”小聪明,让自己最终陷入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的境地。
遏制外卖食品“双标”乱象,商家诚信自律固然重要,政府部门监管也不可缺位。监管部门需要探索建立常态化机制,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加以整治。前些年,一些地方尝试建立外卖员监督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认为,这种经验做法值得全面推广,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外卖员监督作用,从源头遏制外卖食品“双标”乱象。当然,此举可以视作治理环节之一。破解“双标”乱象,最终需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挥行政智慧,打出“组合拳”,从而精准施策,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