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小宝 通讯员 何婷 陈杰
“中医夜市”现场 钱隆 摄
连日来,固始县持续被高温天气“笼罩”,日最高气温突破40℃。面对这场严峻的“烤”验,固始县在市民健康、农业生产、老年群体照护等多个领域积极行动,全方位筑牢高温民生防线。
健康护航:中医智慧点亮 “清凉防线”
近日,固始县中医院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夜市”点亮了夏夜。华灯初上时,夜市摊位前已是人头攒动,艾灸的香气与薄荷凉茶的清冽交织,义诊台的医师凝神把脉,推拿区的市民舒展着肩颈,志愿者分发的防暑手册在手中传递。这场将传统中医与便民服务深度融合的夜间健康集市,让高温天的防护知识从文字变成可感可触的体验。
“空调房里贪凉,颈肩腰腿痛最易找上门!”该院外三科主治医师张超一边为市民演示穴位按摩,一边叮嘱,“空调温度别低于26℃,冷风别直吹关节。疼了先用毛巾裹冰袋敷10分钟,但千万别贪凉!”
该院成人康复科医师殷恒斌的摊位前,正手把手教大家面部防护手法:“吹空调后嘴歪眼斜别慌,先搓热手掌揉脸九次,重复三轮再温敷,半小时内赶紧就医。”围观的居民举着手机录制教程,“回去教老伴,他总爱对着空调吹。”
该院急诊科专家刘术明的防暑咨询台前排起长队,藿香正气水与防暑指南很快分发一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千万别暴晒!”他指着手册上的热射病警示语再三强调,“体温超40℃、头晕抽搐时,赶紧用湿毛巾敷腋窝和脖子,立刻打120,这病耽误不得!”
农耕保障:科技赋能稳住 “粮田根基”
“三分种,七分管”,高温天气给固始这个“河南水稻第一县”的180万亩稻田带来严峻考验。当前再生稻头茬正处抽穗扬花期,麦茬稻进入拔节关键期,高温对授粉结实的威胁牵动着全县的心。
在沙河铺镇双庙村的稻田里,农技专家与气象人员顶着40℃高温“田间问诊”,汗水浸透的衣衫紧贴后背。“我们按照专家们的指导方案,进行了浇灌降温,还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施叶面肥和病虫害防治,从当前我们采取的措施和形势来看,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固始新绿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饶培军望着连片稻田,眼里满是期待。该合作社千亩再生稻在科学管护下,正扛过高温冲击。
该县气象局的监测数据实时更新,技术人员许萌介绍:“我们加密土壤墒情监测,每3小时更新一次高温预警,把‘气象数据’翻译成‘种田指南’。”这些精准信息让农户从“看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
“再生稻要‘干湿交替’灌溉,水层别没过稻穗;麦茬稻得清杂草、通风道!”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祁玲带着技术团队穿梭田间,手把手教农户配比每亩0.2%磷酸二氢钾混0.01%芸苔素内酯,这一配比肥料对叶面喷施能增强抗逆性。目前,全县193名农技人员下沉18个区域站,把“实验室”搬到田埂上,用专业服务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温情守护:细致照护撑起 “银发凉伞”
高温对老年群体的威胁尤为突出,固始县养老机构织密防暑安全网,让夕阳红在酷暑中安然绽放。
郭陆滩镇福寿堂颐养院里凉意融融。“上午九点供应绿豆汤,下午三点切西瓜,每天三菜一汤都是自种的青菜!”院长李萍介绍道,食堂特意调整了菜单,改变了做法,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还有菜园里摘下的应季蔬菜,如丝瓜、茄子等。
颐养院每个房间的空调均保持26℃恒温,24小时开放空调,确保室温适宜。护理人员每天定时给老人测血压,加强高温时段巡查,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一人一策”照护,让老人们在舒适中度过高温天。
从中医夜市的烟火气到田间地头的忙碌身影,从养老院的绿豆汤到农技员的草帽,固始县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行动,在持续高温中为民生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