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报道
12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高义介绍,全省住建系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河南建设。
全省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501个
我省顺应城市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质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制定“1+1+N+X”的政策体系,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实施城市更新指导意见,建立了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机制,牵头抓总城市工作。
同时,部署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聚焦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管网老化、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等突出问题,全省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501个、完成投资4000多亿元。建设改造城市道路1466公里,新建公共停车泊位16.2万个,改造燃气管道2557公里、供排水和供热管网2214公里、新建污水管网1176公里,建成污水污泥处置设施8座、生活垃圾焚烧及餐厨垃圾处理项目11座,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新开工棚改安置房27万套、基本建成23.12万套,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推动建筑业加快绿色低碳智能转型升级
针对居民对绿色、低碳、智慧、舒适、安全的好房子等需求,我省围绕打造高品质建筑,推动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实现优势再造。
同时,提请省政府印发培育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材产业链工作方案,发挥链长单位牵头、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两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新开工项目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指导郑州开展国家智能建造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建造应用。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8043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推动宜居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我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宜居和美乡村建设。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做法,结合工作实际,找准切入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推动建立燃气、生活垃圾治理城乡“一张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基本建立“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81户、农房抗震改造8924户,完成5.75万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新县、光山、郏县成功申报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开展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一大批传统村落成为发展文旅文创、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河南省历史文化厚重、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座、名镇名村19个、传统村落27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5座、名镇名村78个、传统村落758个。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制定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编制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自评估和省级保护专项评估,应保尽保、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更新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及风貌区24片,拟提请省政府公布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着力将这些宝贵文化资源打造成为新时代文商旅新地标、富有烟火气和创新活力的集聚地。
整治窨井盖28万座、实现病害窨井盖治理全覆盖
为了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省委、省政府连续四年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连续三年将窨井盖整治、今年又将居民用户燃气安全装置加装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8.98万户,整治窨井盖28万座、实现病害窨井盖治理全覆盖,居民燃气用户加装安全装置1044万户,圆满完成省民生实事各项目标任务。
同时,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和城镇燃气专项整治,推动规范燃气市场秩序,完成非居民用户“瓶改管”2.3万多户。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和标准化建设。巩固自建房专项整治成果,确保“危房不住人”。持续实施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六项工程”,有力保障了城市安全。
编辑:吴若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