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高青坡 通讯员 于渊
“以往制作一篇审查报告需要一天以上时间,现在鼠标点一点,几秒钟就自动生成了”……近日,郑州经开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干警曹译文提到这样的话喜上眉梢。
这是郑州经开区检察院研发刑事检察数据监督分析系统,数据赋能刑事检察监督所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提升案件承办人工作质效,为刑事监督办案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提供坚强保障。
“以审查报告为例,现有业务应用系统的自动生成程度仅限于审查报告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部分,而审查报告的核心——证据摘录部分都是空白,承办人不得不变身成复制粘贴笔录的搬运工,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供述这些言词证据进行机械搬运,在机械的复制粘贴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经开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干警曹译文介绍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郑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支持下,自主研发了刑事检察数监督分析系统,只需导入侦查机关的电子笔录,在登录界面录入涉案人员及身份后,系统通过要素提取技术,一键生成含有所有言词证据的审查报告,使办案人员彻底告别’搬运工’角色。”
据了解,该系统主要包括文书智能生成和证据瑕疵校验功能。文书智能生成功能是对业务系统文书生成功能的再延伸,尤其是制作电信诈骗、传销、非吸、帮信等言词证据占比大的案件审查报告,承办人原本需要以工作日为计量单位的复制粘贴工作转变为几秒钟的一键生成。证据瑕疵校验功能主要针对的是言词证据的校验。承办人上传电子卷宗后,模型通过OCR技术,对姓名、笔录时间、笔录签名处、笔录结尾空白处及笔录内容进行识别,并与依据办案程序规则设置的校对规则进行比对,对存在时间冲突、缺少签字按印、复制粘贴等瑕疵的证据进行标注提示,承办人仅需对提示事项进行再审查即可完成对该类证据的形式审查。
系统试运行期间,发现存在案件证据瑕疵并向公安机关送达《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162份,占该院今年以来侦查活动监督数约30%,该院以与郑州市公安局郑东新区分局、经开分局会签《关于成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的决定》《关于检察长列席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委员会会议的实施细则(试行)》为契机,发挥联席会商机制优势,及时发现、监督、纠正侦查活动中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检警良性互动,助推检察与侦查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