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洛阳新闻 > 聚焦洛阳 > 正文
大学武术课融入传统文化,有趣!
时间:2023-03-29 16:56:36    来源:中原经济网    

  河南经济报 记者 韩荣君

  “同学们,抱拳礼是我们练习套路之前要行的一个礼节,是武术礼仪的一种,大家知道抱拳礼是怎么来的吗?它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近日,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万会珍的武术课,让学生们耳目一新。  

 

  抱拳礼

  大多数武术动作都有文化内涵

  课堂上,万会珍边演示边给学生们讲解抱拳礼的由来。“抱拳礼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古代一直传承到今天,学习抱拳礼不仅要学习外在的动作,更要学习它蕴含的文武兼修、谦虚和友善的文化精神。”万会珍介绍。  

 

  练习拆招前行抱拳礼

  知礼、守礼是武术学习的重要内容。记者看到,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专业的学生不仅在练拳之前要行抱拳礼,武术上下课的时候也要行抱拳礼,两人练习拆招、对练的时候都要行抱拳礼,有的学生已经把抱拳礼当做一种习惯,在平时和老师在路上见面的时候也会行抱拳礼,抱拳礼已经融入到生活之中了。万会珍介绍,除了抱拳礼,她在课堂上还会给学生演示周代以前的相见礼,也称揖礼或拱手礼。

 

  拱手礼

  “做抡臂砸拳动作的时候,砸拳要砸响,震脚也要震响,上体微微前屈。”万会珍边演示边介绍。

 

  轮臂  

 

  砸拳

  万会珍说,抡臂砸拳是传统武术的基本动作,抡臂砸拳节奏变化先重后轻,旋子接上步单拍脚则是先轻后重。武术套路的编排正是利用轻重这一对矛盾对立体使套路铿锵有力,此起彼伏,极具观赏性。  

 

  攻防

  据介绍,除轻重之外,武术套路中还有许多的矛盾对立体,如虚实、刚柔、攻防、转折(折如弓,转如轮)、快慢(快如风,缓如鹰)、动静(静如山岳,动如江河)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通过感知武术的这些矛盾对立体,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辩证统一观。 

 

  “德·技·文”三位一体,将文化内涵融入教育教学

  像这样在武术技术课教学中,除了给学生教授技术动作外,万会珍还给学生讲解动作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哲理拳礼、攻防含义、审美特征、兵学思想、时事热点等,她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已成为洛阳师范学院武术课程的特色和亮点。

  万会珍带领的教学团队形成了“德·技·文”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将文化内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德技双修”“文技贯通”“德文一体”,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沁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教学效果突出,万会珍被评为校教学名师、课程思政专家、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主讲的《段位制套路》获批省级思政样板课程,《中国武术导论》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并获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河南省第二届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论文“二等奖”、河南省第二十六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微课“三等奖”,多次参加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做专题报告交流。

  弥补文化基础薄弱,培养复合型人才

  谈起“德·技·文”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的初衷,万会珍介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特色专业之一,但通过调研发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考研、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等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之技能形式单一,学生普遍就业层次较低,到单位之后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鉴于此,万会珍带领课题组开展了领域专家、名师、毕业生、在校生、用人单位等多方访谈与调研,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摸索出“德·技·文”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借助课程思政的形式,将“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引入课程,以文化涵养为手段,技能教学为核心,构建“以德涵文、以文促技、以技践德”的循环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德、技、文三者的关系可以用三个互相包括的圆圈来表示,“德”是最为隐形的核心层,技所涵盖的“文”是相对隐形的中间层,“技”是最易学习、学生最易接受的最外层,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技术教学为基础,在技术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以“技”践“德”,以“德”涵“文”,以“文”促“技”,融汇贯通,循环递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