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注定意义非凡。
这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
这一年,河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应变克难,着力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全省经济运行基本稳定。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杨佳月 李媛媛
关键词:
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
2022年12月8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相关数据: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市场主体1024.5万户,较2021年年底的855.3万户增加169.2万户,增长19.8%。这标志着继广东、山东、江苏之后,河南成为第4个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0万户的省份。
专家点评
河南工业大学产业发展与投融资研究所所长翟书斌: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市场主体的快速突破,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源头活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具活力。我省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政府的全面发力,为市场主体落地、成长、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这些年,政府一直在创新完善服务、消除各种障碍,通过一系列硬核举措既着眼落实宏观政策、扩大有效需求,又聚焦稳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才让这些为数众多的“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
关键词:
科学院重建
2022年9月1日,《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为一家科研单位发展“量身打造”的法律法规,突出务实管用,聚焦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尤其是为营造创新环境、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法律保障。
专家点评
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宋克兴: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是我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我省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条例》的出台,吸收了河南省科学院体制机制的最新成果,并以立法形式建立了刚性约束,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重建重振省科学院的高度重视,是推动重建重振工作的重要指引,是依法实现重建重振的重要抓手,对重建重振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下一步,省科学院要以《条例》的发布实施为契机,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和创新创业活力,以一流的创新产出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提供战略支撑。
关键词:
米字形高铁
2022年6月20日,伴随着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建成通车,标志着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河南落地成型。
河南“米”字形高铁建成,将与国家快速铁路网有机衔接,形成京津冀地区经郑州至港澳,长三角地区经郑州至西北边界口岸,环渤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南地区乃至孟加拉湾、东南亚各国,东南沿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北内陆地区的快速运输通道。
专家点评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新涛:
区位交通优势历来是河南的传统优势,河南“米”字形高铁的全面建成,立足郑州、辐射周边,发展壮大枢纽经济,不仅有利于持续提升“畅通水平”,巩固提升郑州枢纽地位,嵌入全球创新链条和体系,同时也有利于大力发展“枢纽+”,促进“要素集聚”变“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为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奠定坚实支撑。
关键词:中原农谷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
去年4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的通知》,聚焦国家种业、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实施创新驱动、优势再造战略,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中原农谷”,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
这意味着,河南将成为种业强省,成为一流的粮食科技创新高地,在政策落实和制度保障下,中国饭碗里一定能装更多河南粮。
专家点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殷贵鸿:
作为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子选育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核心支撑作用。河南作为中国粮仓,更应该将“农业芯片”牢牢攥紧。
“中原农谷”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塑要素聚集创新环境,打造了贯通产、学、研的创新链条,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端稳中国饭碗作出河南贡献。
今后,河南农业大学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平原示范区试验示范基地和国家“2011计划”现代农业科技研究基地为两大抓手,及早谋划,强力推进,充分发挥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种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优势,以把“中原农谷”建设成为国家农业创新高地为引领,聚力打造“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
关键词:空中丝绸之路
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指示5周年,也是中卢建交50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于去年11月16日在郑州举办。
这是全国唯一以“空中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为我省做大做强空中丝绸之路把脉定向、凝聚智慧。
专家点评
省委咨询组研究员张占仓: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达成了推进“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共识,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促进国际交流合作贡献了河南力量。
今后,我省应以本次论坛成功举办为契机,拓展航空运输网络、强化高端产业对接、全面加强经贸往来、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建立机制化合作平台,努力将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为中欧之间更为坚固、更加顺畅、更多福祉的空中桥梁。
关键词:项目为王
2022年,我省突出“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滚动实施补短板“982”工程,实施一批标志性、关键性重大项目,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
我省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以项目促投资、促创新、促产业、稳增长,为全年经济运行打下了较好基础。
专家点评
河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支撑。
2022年,河南坚持“项目为王”,把重点项目作为推进重大战略、落实重大任务、实施重大规划的重要载体抓手,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了一批打基础、管全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今后,我们将抓好“三个一批”和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攻坚计划,谋划实施重点项目“双百工程”,以竞进状态、奋进姿态抓实抓好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中展现担当、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
2022年6月9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中医药条例》正式公布,并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去年9月,我省出台《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将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
去年11月,据中国教育部网站公示,南阳张仲景国医大学合并已完成整合。
这些都标志着我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振兴中医中药工作再取得新进展。
专家点评
中医药之命运始终与民族国家命运血肉相连,历经波折,仍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疗效传承延续。
中医药事业发展对建设健康中国有着重要意义。河南中医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后,我省应通过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诊疗研究,集中力量开展引领性中西医结合技术攻关,做优做细医疗服务,让更可及、更优质、更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医药服务守护群众健康,让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展示独具魅力的诊疗、康复、预防作用,实实在在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展现河南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魅力,让中医药成为河南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