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新闻 > 正文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让幸福感“爬”上群众的心间眉梢
时间:2023-03-30 09:15:22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杨佳月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稳,人心稳,社会就稳。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任务,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随着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圆满落地,如今,一幅温暖如春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开。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3月27日,在沁阳市西向镇同盛幼儿园,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一群小朋友跟着老师载歌载舞,活力四射。不远处,几位家长站在护栏外,看着撒欢的孩子也露出了笑颜。

  “现在孩子上学越来越方便了,幼儿园就在家门口,几步路就到了,散步的时候还可以来看看小孙子。”西向镇西向五街村民陈运成说,“不仅小孩子上学方便,村里的医疗条件也提升了,便民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老百姓的各种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日子越过越幸福。”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西向镇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仅加大普惠性幼儿园等托育机构建设力度,还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高标准建设“五室分离”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开通春风就业直通渠道,打造“五公里就业圈”;深入实施便民服务工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办成事……

  西向镇党委书记王淑霞说:“老百姓的所想所盼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今后我们也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

  近年来,我省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一件件民生实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2022年,全省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2.3万人次;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53所、406所;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2022年,“豫事办”上线5699个事项……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坚定不移为民办实事,推动10项省重点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说,“2023年也将实扎实解决一批人民群众的痛点问题,努力把10项省重点民生实事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发展康养产业 提升生活品质

  康养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事关民生福祉和百姓健康需求。

  3月26日,许昌市鄢陵县鄢陵建业绿色基地内绿意盎然、繁花似锦,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早听说‘花都’鄢陵处处美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焦作市游客王万青带着一家三口刚刚在鄢陵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他告诉记者,“这两天我和家人去了生态湿地、彭祖养生美食娱乐街区等,还泡了花都温泉,真是个养生胜地。”

  据了解,近年来,鄢陵县立足优越的资源禀赋,以生态康养为特色,全力打造“绿色鄢陵、康养之都”。今年以来,来鄢陵养生养老人员超过120万人次,康养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从业人员达2.8万人,年人均收入超5万元,康养产业已成为拉动鄢陵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康养产业是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鄢陵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后鄢陵将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激发康养产业创新活力。同时,坚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理念,加大产品研发和项目建设力度,助力康养产业提质增效,拓宽了增收渠道,让老百姓生活越过越好。”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文件大力鼓励发展康养产业。我省也在《河南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特色鲜明的康养产业,积极融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壮大山水森林康养、特色文化康养、康养制造业等。

  “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医养结合发展,创新医养康养融合服务模式,促进医养结合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张若石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下一步,将鼓励“医养+”多种业态融合,大力推动康养产业发展,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丰富且高质量的精神文化追求。

  近日,2023年度“大河文明展”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展出,来自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四大文明古国在展厅内相聚,穿越时空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一次能看到这么多国外珍贵文物,真是太让人震撼了。”3月26日,郑州市民王俊宇兴奋地说,“此次展览,聚焦世界文明之源,引领大家在交互式的文明展示中充分认识华夏文明的辉煌,让我大开眼界,感觉心灵都得到了升华。”

  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省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建在公园里面或周边,推广全民阅读,让公园成为“诗和远方”的承载地;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选择对外开放,打开“惠民”之门,护航全民健身。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省还通过戏曲表演、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核心价值观遍地开花,同时,各类制作精美、独具特色的公益广告、宣传条幅等张贴在各个城市,传递崇尚文明的正能量……“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多措并举努力丰富人民群众公共文化体育生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精神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芳说,“今后我省可以通过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文惠民,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编辑:李艺凡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