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来电

2025-07-01 11:44:1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段超

  每个月末的最后几天,我总是留意着单位的座机,期待着那个熟悉的铃声。当电话响起,我迅速接听。听到王启元的声音,一场温暖的长谈便开始了。

  这是一通来自深山的电话。我和王启元在军校时期就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毕业后,我被分到了空降兵部队,他则去了稍显神秘的火箭军部队。之所以说神秘,是因为他们驻扎在深山里,与外界信号隔绝。这也让我们之间达成了约定,保持着这种特殊的联系方式。

  电话里,我们几乎无话不谈。有时会讲讲最近遇到的人和事、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或是谈一谈读了什么书、遇到了什么困惑,也会漫无目的地说说各自的心里话……

  我所在的空降兵部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国威军威的上甘岭英雄部队,铸就了伟大的“上甘岭精神”。王启元所在单位,在一代代官兵扎根深山守护“大国利器”的坚守中,孕育出了忠诚无声的“红川精神”。谈及此,我对王启元说,军营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将在每一个奋斗者的身上,留下独特的精神烙印。

  “没有信号的生活是怎样的?”王启元用“清心寡欲”来形容:“远离了外界的纷扰,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工作和训练中。业余时间,我们的战士认真地读书,愉快地聊天,热闹地编织着自己的理想。听他们诉说梦想,总觉得有一束阳光照耀在心上……”

  他随即又开始了诗情画意的描述:他一年巡线多少公里,认识了多少种山间花木,看到了多少次奇美景观……尽管说起这些,他谈笑风生,可听着听着,我的眼眶却湿润了,也领悟了他说过的一句话:只有荒凉的土地,没有荒凉的人生。

  前阵子,王启元在电话中征求我的意见:“单位准备派我参加比武,不知道我能不能行?”我稍作思考,向他讲起去年我的一次训练经历。

  彼时,训练分队需在陌生环境下空降并完成预定任务。在临近出舱时,气候剧变,空中风速骤升,达到跳伞极限。风险条件的叠加,令完成任务难度骤增。

  机舱中,有种大战将至前的宁静。离机前,投放员又一次通报跳伞条件超限。突然,整齐的口号声在机舱中响起,那是我们的旅魂:“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

  随着机门缓缓开启,狂风开始尖利地在耳边呼啸。一阵颠簸过后,投放员大喊一声:“准备离机!”当跳伞信号灯亮起,大家没有丝毫迟疑,接连跃出机舱。着陆时,中士廖恒峰被狂风拖拽数十米远,重重地磕在一片碎石上。瞬间,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裤腿。见状,大家纷纷劝他退出训练,及时就医。

  廖恒峰咬紧牙关,迅速解脱伞具投入战斗。最后阶段,在大家的鼓励和配合下,他又一次高呼着“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冲过终点。

  “相信你,一定行!”我握紧了电话。

  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我听到王启元坚定的声音:“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

  两个月后,我终于等到了他的来电。“上个月一直在准备比武,太忙了,所以没来得及给你打电话。”他嘿嘿一笑,“这次是给你报喜,比武我拿了第三名,虽然不是第一,但毕竟是头一回参加,成绩也算不错,继续努力。”听完他的话,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这次的聊天,气氛格外轻松。我说,大家都这么忙,毕业之后就没见过了。不知我们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他说,下次见面,我们都会变得更强!

  “更强!”放下电话,熟悉的声音远了,彼此的心却近了……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