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证券 > 正文
1月即已收复失地“固收+”欲再展宏图
时间:2023-02-08 16:41: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此前备受煎熬的“固收+”类产品,在今年1月份打出了翻身仗。

  刚刚披露的基金和银行理财季报显示,“固收+”类产品在去年四季度继续遭遇了净值和市值回撤,个别产品赎回规模高达百亿份。

  历经蛰伏与布局之后,新年的第一个月,“固收+”产品就开始逐步收复去年四季度的失地。数据显示,“固收+”基金产品在1月份整体已经取得了近2%的回报。

  展望全年,机构整体颇为乐观,并认为今年有望成为“固收+”策略再展宏图的一年。

  赎回潮波及“固收+”

  2022年四季度,“固收+”基金整体呈现出净值回撤和份额缩水的迹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去年四季度“固收+”基金净值回撤中位数在0.82%,平均回撤0.9%,而净赎回比例高达9%。

  从银行理财四季报看,已经披露的固收以及“固收+”产品均呈现类似特点。

  去年四季度债市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去年11月,防疫措施优化、金融支持地产相关举措相继出台,债券市场重燃复苏预期,收益率快速上行。受市场调整影响,理财产品赎回负反馈出现,债市抛压急剧上升。

  因此,债券持有比例较高的产品普遍业绩不佳。

  国海证券固收分析师靳毅表示,去年四季度各类“固收+”基金的区间回报中位数均为负值,其中,由于一级债基持有相对更高比例的债券类资产,受到债市调整的影响相对更大,季度回报的中位数在近一年中首次出现负值,最大回撤的中位数超过1.5%。

  其中较为极端的是,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基金去年四季度净值回撤高达60%。而“固收+”基金中的可转债基金整体表现同样不佳,整体回撤高达4.7%。

  从各类型“固收+”产品数据看,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便是产品规模。去年四季度,在“固收+”基金中,份额缩水超过50%的便有3只基金。一家银行理财产品遭遇市场巨额赎回,规模高达百亿份。

  具体而言,2022年四季度,从各类“固收+”基金季度回报和最大回撤的表现来看,分别有81.8%和77%的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实现了负收益。

  “而含权比例相对较高的偏债混合基金和部分灵活配置型基金,则相对更受益于股市上涨的行情,两类产品中分别有34.4%和26.9%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靳毅表示。

   “固收+”基金增配可转债

   去年四季度末,“固收+”基金整体规模为2.11万亿元,较此前一个季度减少9%。

  从资产分布看,该季度“固收+”基金资产以减少债券类资产为主要特征。数据显示,债券类资产减少了10.99%,至1.74万亿元。无论是国债、金融债、企业债,还是企业短融券、中票均呈现出持仓下滑态势。

  债券类资产中仅有可转债呈现出整体被增持状态。数据显示,四季度“固收+”基金明显增持可转债,市值增长4.44%,达到了2430亿元。从持有主体持有金额看,可转债基金无一进入前三名。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光大保德信信用添益债券和浙商丰利债券增强债券基金位居可转债持有规模前三名。汇添富可转债基金以58亿元可转债持仓位居可转债基金首位。

  从具体持仓数据看,浦发转债、兴业转债、大秦转债、光大转债和苏银转债是“固收+”基金持有规模最大的可转债。

  靳毅表示,去年四季度“固收+”基金在提升仓位的同时,价格中枢有一定下行。这一方面与可转债市场震荡下行,导致基金所持有可转债价格普遍降低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去年四季度,“固收+”基金更多持有偏债型转债,以作为纯债替代。

  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左大勇在其报告中表示,去年四季度一、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产品的可转债仓位均有所提升,同时总权益仓位也有所提升,反映出了这类基金可能对市场持有偏积极态度。

  提前布局迎收获

  从2022年四季报看,去年末,“固收+”基金加大了对股市和可转债的配置力度。

  天治可转债基金基金经理李申表示,去年四季度可转债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间,流动性杀估值带来了更好的买入机会,而可转债正股越来越高的投资价值也提升了风险偏好。因而,去年底基金开始转变了操作策略,在大金融、稳增长等板块以外增加了组合弹性。

  历经去年四季度的蛰伏和提前布局,“固收+”基金在新年首月终于迎来不错的整体表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固收+”基金取得了2.05%的平均收益,最高达到了11.37%。

  据悉,不少机构已经摩拳擦掌,拟在今年发行“固收+”产品。一位“固收+”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从今年行情走势看,与去年末预期基本一致,产品取得了不错回报,去年四季度失地已经收复。展望未来一段时间,更期待在股市上博取更高回报。(记者 孙忠)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