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巨灾保险待提速
时间: 2023年09月25日08:25         

  今年8月,我国多地发生极端气象,当月造成888.7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41.9亿元。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有所上升,我国位于两个全球性自然灾害带,是世界上遭受灾害损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面对以上挑战,巨灾保险的体系建设亟待提速。近年来,我国稳步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并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其中,地震巨灾保险体系已基本建立,为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提供了助力;深圳市政府已运用巨灾保险惠民政策,有效实施了受灾人员的救助补偿等。

  但需注意,目前巨灾保险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突出问题仍存。例如,个别地方政府推广巨灾保险试点的动力不足,保险公司不愿为高灾害风险地区承保,公众的参保热情不高。

  接下来,公共部门、保险机构、投保人等主体要多方协同,体系化推进巨灾保险建设。

  政府部门应着力推进巨灾保险的制度化建设。当务之急是要厘清巨灾保险的责任划分,理顺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具体来看,中央部门可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政策标准、技术规范、财税优惠等相关文件,优化体制机制设计,提升政策落实的有效性;地方政府应在充分研究、分析本地区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切实推进本地区具体政策落地。公共部门要通过税收优惠、保费补贴、减灾宣传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巨灾保险的参与率。同时,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立巨灾数据库,研发巨灾预测预警模型,提高巨灾预测和应对机制的科研能力。

  保险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承保能力,有效分散巨灾风险。巨灾保险具有低发生频率、高经济损失的特点,单一保险机构往往难以独自应对风险。因此,多家保险机构要结成“巨灾保险共同体”,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一要及时迭代升级风险识别模型,提升巨灾风险评估能力,合理定价巨灾保险产品。二要优化财产保险结构,完善承保模式。三要做好风险管理,处理好政策性、商业性业务之间的关系,利用市场化手段分散风险。

  个人和家庭要提高巨灾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首先,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其次,根据本地的地质水文气候特点、家庭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是否需要购买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台风洪水巨灾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并作出合理的避险安排。最后,购买保险时要认真阅读免责条款,了解赔付范围,特别要注意理赔是否包含自然灾害。

  面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的风险考验,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整个社会应对风险的韧性。公共部门、保险机构、个人和家庭多主体需并肩协力,提高防灾减灾效能,大力推进巨灾保险体系建设,转变巨灾风险应对思路,从被动型灾后应急到主动型风险防御,让巨灾保险真正成为风险冲击的缓冲垫、减震器。 (经济日报)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