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 区域经济 > 正文
以创新求变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创新发展纪实
时间:2023-01-14 08:23:46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 记者 马连华 文/图

  郑州棉花交易市场是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下,于2012年2月由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委托河南省豫棉集团组建的现货电子交易平台。自成立以来,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以互联网科技为载体,以现代商品物流为支撑,以助力行业发展为己任,积极围绕“一个中心、四大服务平台”发展思路,以现货电子交易为中心,逐步完善“郑棉e拍”棉花纱线交易平台、互联网融资平台、“运叭叭”综合物流服务平台、郑棉通信息服务平台四大平台,为全国涉棉涉纺企业提供从采购营销、现货交易、融资、仓储物流、信息资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立体式服务,并不断创新供应链服务模式,全方位打造专业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产业服务链条,立足中原辐射全国,致力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货电子交易服务平台。

6-33.jpg

郑州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范国忠

6-00.jpg

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党员干部到豫西抗日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十年来,一路创新求变的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在摸索中前进,在坚持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在经历交易市场不断创新与多次尝试后,锁定互联网科技,搭建交易平台、融资平台、物流平台和信息平台,引领传统大宗农产品贸易转型升级,创新供应链服务模式,守初心扛使命,彰显社会责任……筚路蓝缕、踔厉奋发的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在一次次调整和变革中,稳住发展节奏,坚守战略部署,昔日播撒的坚持、创新、求变种子,如今已结出累累硕果。2022年,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实现收入37亿元,利润突破2000万元,科技创新和团队建设等软实力明显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在全国系统持续保持第一方阵,稳步走在了同行前列。

  十年来,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一个个新突破成为见证,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已悄然蝶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拓展产业链的宽度和深度,靠多元创新和团队建设,提升凝聚力、战斗力,保障交易平台的快速规模发展。近年来,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其中为1000多家涉棉企业提供运输服务,通过银行为300多家企业提供60多亿元的融资服务,还以涉棉商品和农产品为抓手,切实找到为农服务的切入点,把为农服务引向深层次、新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前进道路上迸发出强劲的动力。

6-11.jpg

办公室

6-44.jpg

荣誉墙

6-55.jpg

文化角

6-77.jpg

公司领导班子

  A搭建平台 向互联网平台化交易转型

  2012年,我省1400多家纺织企业一年就要用去260多万吨棉花,占全国纺织行业用棉总量的1/4,纺织大省名副其实。棉花行业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还有棉企供销信息不对称、传统交易方式不规范、中小企业奔波各地寻找棉源等一系列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棉花物流成本增加、中小企业交易风险提高。

  面对此情况,省人大代表曾向省政府提出议案,河南棉花产需两旺,需要成立一个棉花交易市场来解决购销双方面临的问题。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平台的概念还不清晰,省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企业豫棉集团果断决定豫棉集团棉花购销向棉花购销服务转型。当时刚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正落实省政府的安排,寻找承接建设棉花交易市场的单位。经过努力,豫棉集团在省供销合作总社的支持下,把这项任务争取下来。

  郑州棉花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2012年由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委托河南省豫棉集团组建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成立初衷是本着服务三农、服务涉棉行业,解决棉花交易购销信息不对称、融资难、物流不畅等问题。

  成立初期,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就面临无资金、无资源、无人才的三无境地,并面临着传统行业向互联网平台化交易转型,行业不接受、不认可。

  “我们当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成熟的经营经验,只能试着来。我们去新疆收购过棉花、开店卖过棉胎,但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落脚到平台经营模式上。”郑州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范国忠告诉记者,后来随着棉花检验体制的改革,以及从业者对棉花认知的改变,棉花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棉花经营越来越向平台化、集中化和金融化发展,期现结合平台已成为棉花经营的主要模式。

  B创新加持 释放平台经济“新动能”

  “建立文化角,让大家有阅读和互动交流的空间,是2016年我向公司提出的建议,现在文化角已经成为大家喜欢去的地方。”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办公室主任杨洋告诉记者,公司一直大力开展“一人一创新”活动,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以及对公司认知出主意、想办法,年底还会评出优秀点子和方案给予奖励。

  创新是全员的创新,只有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创新理念,才能形成创新氛围。在范国忠看来,近几年共收到员工的点子100多个,10%左右得到实施,对企业管理及经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公司还建立容错机制,让员工敢想敢试、勇于创新,增强新的发展动能。

  抓住先机,方能快人一步;着眼长远,方能高人一筹。多年来,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坚持多元创新,努力形成创新支撑体系。

  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以解决身边问题为契机,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2020年以来,通过多部门的共同协作,在“文件共享平台”与“运叭叭业务展示平台”有了新突破,并获得四项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同时,公司运用科技整合经营、运输、金融、信息等大数据,在数据价值化方面快速形成“郑棉指数”“物流指数”,为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已注册“郑棉”“郑棉通”“运叭叭”“郑棉e拍”“萌大”“万象智联”等品牌,形成自身的品牌矩阵,并按照先注册后推广的原则,先后把“郑棉”“郑棉通”“运叭叭”三个品牌推向市场,未来品牌价值与知识产权一起,将成为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并增强公司发展的软实力。

  坚持人才兴企战略,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专门成立人才促进领导小组,力求实现人员“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出得去”,并不断优化招聘竞聘制度、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等,切实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

  每年年初,郑州棉花交易市场都会通过竞聘选拔中层干部,并通过综合竞选、互选等形式,实现员工与岗位的最佳配置。现阶段,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员工平均年龄32岁,硕士研究生5名,归国留学生3人,专业特长人员21人。人才兴企战略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棉花经营是初心、平台经营是手段,范国忠表示,互联网经营模式转换快,创新就成了公司管理的灵魂。

  C期现结合 “不见面”平台逆势增长

  “疫情三年,对我们有挑战也有机遇,去年我在公司打地铺一个月,20多人的团队吃住在公司,好在我们是‘不见面’平台,克服困难总会有收获。”范国忠介绍,目前,郑州棉花交易市场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也是电商批发平台,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先后在大电商、大零售方面进行探索,并以媒体电商和跨境电商为切入点,以国际和国内两种经营形式开展业务。

  记者了解到,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一边通过媒体电商与河南纺织协会合作,打通商品上线的渠道,为河南省纺织品销售开创一条新路;一边通过跨境电商,利用阿里巴巴的“速卖通”平台,通过郑州和深圳两地互动,把商品销售到俄罗斯、巴西、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目前,电商业务与大宗商品业务已经形成互相联系、互相支援、互相成就和互相融合的新业务生态圈,为公司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走出一条供销合作社企业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及时推出“郑棉通”和“郑棉e拍”平台,对原有的挂牌交易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棉花和棉纱联动发展,棉花期货和现货有效衔接,从而推动棉花经营业务再上新台阶。郑州棉花交易市场通过推进平台模式创新,转变棉花传统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经营业绩。目前,“郑棉通”平台每天的棉花展示达30万吨,“郑棉e拍”棉纱年交易量超过3万吨。

  由于平台服务优良、模式先进、经营灵活,现在的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集商品交易、网络物流、科技研发、零售电商于一体的大型服务平台,已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平台。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不但减少了棉花经营者的购销成本,还打通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融资渠道,在新疆棉外运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郑州棉花交易市场拥有会员1000余家,涉及棉花加工、棉花棉纱贸易、纺织等多个行业,已成为全国第一方阵的棉花现货交易平台;有12家银行通过融资平台为实体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累计向客户提供资金服务50多亿元,有效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网络物流平台及电商服务平台也在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交易、物流、金融、电商的融合发展,平台服务网络已初具规模。

  D为农服务 用行动彰显供销企业担当

  “不仅我家的西红柿销售问题得到了解决,村里56吨大葱也被省供销合作总社的企业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一并买走了,一年的辛苦换来了收入,全村人可以踏实过个好年。”1月12日,来自延津县石婆固镇南秦庄村的菜农秦俊才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来到郑州棉花交易市场,感谢他们在2022年11月农产品滞销时帮助村里解决蔬菜滞销难题。

  秦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特色村,去年受各种因素影响,村里种植的大葱、西红柿、辣椒都卖不出去。得知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后,郑州棉花交易市场组织车辆连夜将蔬菜运回郑州。

  “从联系车辆到安排采摘,最后到连夜运到郑州,一直提着一股劲儿,就是一定要解决这两个村农民卖菜难的问题。”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副总经理王保奇介绍,3天一共采购了两个村的90多吨蔬菜,并捐赠给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再由花园路街道办事处发放给金水区6000多名环卫工人、3000多名一线防疫人员及街道的300多户困难家庭。

  王保奇表示,为农服务、助农增收是供销合作社企业的服务宗旨,帮助菜农采购滞销蔬菜,用行动彰显了供销企业的担当,既守住了菜农的“钱袋子”,又温暖了千万家。

  如今的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会定期通过直播的形式开展爱心助农活动,解决了瓜农、菜农不少农产品滞销问题,把助农、为农办实事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同时,郑州棉花交易市场还不断提升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在现货购销、供应链金融、网络物流、电商等方面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打造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铁军。

  E在变与不变间 精工细作行稳致远

  “十年来,定位平台经济企业的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对比成立之时的规划和设计,可以用‘面目全非’来形容,一直在变与不变间稳步发展……”说到平台经济,范国忠滔滔不绝。

  在他看来,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平台经济作为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畅通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对平台经济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这将优化平台企业的政策环境,加大平台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平台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各地政府的“重头戏”。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出台政策,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同时,多个地区结合自身经济特点酝酿新政,支持平台企业“大展拳脚”,这些都再次验证,定位平台经济的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也将迎来规范、健康发展的新机遇。

  这是被平台企业称之为“第二春”的政策导向,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依然是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尖兵”。

  范国忠表示,新形势下,更需要对平台经济的发展有新的认识,平台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抢占数字经济的制高点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更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读懂政策、落实好政策,解读新模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不断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优化国内平台经济政策。

  “公司十年来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创新就是生产力,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范国忠坦言,创新之路是充满困难和风险的路,出现偏差在所难免,只有得到理解,能容错、能坚持,才能创造大机会,才能让创新者更有担当,充满无往不胜的决心,事业才能成功。

编辑:李艺凡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