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祭扫寄哀思 创新祭扫方式托起“绿色清明”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 杨佳月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拂袖清明祭。
清明节是中华儿女缅怀先辈,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近年来,我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风尚,努力营造“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绿色清明,数字清明”的良好氛围。
代客祭扫、“云”祭扫……一些祭扫新方式如清风般吹拂中原大地,让清明更“清明”。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杨柳低垂寄哀思,松柏静穆悼英灵。
3月31日,“铭记先烈功勋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先锋”2023年河南省青少年清明祭英烈主题团队日活动在郑州市烈士陵园举行。在巍峨庄严的纪念碑前,少先队员、团员青年和共产党员面向纪念碑,分别重温入队、入团、入党誓词,并向烈士们敬献鲜花。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与宝贵精神财富。
记者了解到,清明节来临之际,我省各地都组织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开展了“诵读红色经典 缅怀革命先烈”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主题研学活动;南阳市卧龙区烈士陵园开展“2023·崇尚”——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崇尚英雄争做先锋清明祭扫活动;在驻马店市靖宇广场,驻马店市第九中学师生们向英雄们敬献鲜花,寄托敬意……
目前,全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已有28处,星罗棋布在中原大地上,讲述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回归自然 生态葬理念渐入人心
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意蕴。近年来,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深入人心,成为我省殡葬的新风尚。
4月1日,郑州市第十六届公益生态树葬活动在河南福寿园举行。诗歌朗诵《生命在绿色中永恒》致敬树葬先行者、心愿卡写满寄托思念……每一个温馨、庄严的画面都让人不禁感叹。
“节地生态葬是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安葬方式。”郑州市殡葬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今后,我们将持续不断宣传和推广以公益树葬为代表的多种生态节地葬,形成绿色、环保、文明的殡葬新风。”
自2016年民政部明确节地生态葬内涵,下发绿色文明、节地生态的殡葬新规以来,郑州各大陵园积极倡导绿色殡葬、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推出了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塔葬、壁葬等不同形式的节地生态葬,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及生活压力,将“融入泥土,归于自然,与天地长存”的归根理念落到实处。
据悉,根据郑州市《关于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机制的通知》要求,今年所有参加树葬的家庭均可申请1000元惠民补贴,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到节地生态现代殡葬工作中来。
“云上”寄哀思 “绿色”过清明
网上祭英烈,长留英魂在心中。
近年来,清明节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各地纷纷倡导移风易俗,积极引导文明祭扫。不少烈士陵园开设了网上纪念堂,人们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进行网上祭扫。
“之前清明节前后,我都会带着孩子去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处,给他讲讲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他了解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4月1日,家住新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出行,便打算尝试用新的方式来缅怀先烈,“以前没有在网上祭奠过,今年准备通过线上方式,让追忆和思念在‘云端’相聚。”
网上祭扫满足了很多人“身不能至,心却思念”的现实需求。记者打开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网站,点开“2023年·崇尚·清明祭英烈”专栏,看到不少市民以献花篮、留言等方式祭奠英烈。
折柳、缅怀、“云”祭扫……自2004年,民政部正式发文倡导、鼓励民众选择网上祭祀等绿色环保的文明祭奠方式,直到今天,网络祭祀发展更加成熟,成为人们追思故人、缅怀逝者、了解英烈生平的重要载体。
“祭祀从来不是注重形式,而是注重其中的内涵。”河南大学民俗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彭恒礼表示,网络祭祀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是值得提倡的。
如今,人们正在由实地实物祭扫变为对逝者的精神传承,形成清明新风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清明节更具内涵。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