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专家团到河南金隆菇业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时间:2023-02-26 10:16:30 来源:
中原经济网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罗合力 通讯员 容州
近日,河南省“粮菇间作 四种四收”模式观摩会在虞城县“金隆菇业”召开。河南省经作总站站长郑乃福、副站长胡军勇带领百人专家团,在虞城县副县长吴振兴的陪同下,到河南金隆菇业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园”,就秸秆过菌还田“粮菇轮作、四种四收”这一新型种植模式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闻集乡乡长丁磊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虞城县食用菌协会会长、河南金隆菇业总经理利金站陪同并引领讲解。

大会开始前,吴振兴代表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词,虞城县食用菌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粗放式经营到精细化生产的转变,品种由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在规模效益、新产品开发和无公害生产上实现了新突破;食用菌产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争农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 、不破坏生态”,投资小、周期短、收益快、风险小,是农村家庭发家致富的好路子。虞城县是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量大质优,“秸秆焚烧”的难题持续存在。金隆菇业利用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采取多种模式生产种植多种食药用菌,为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找到一条良性循环的途径,达到农作物废料百分之百的全利用。
随后,利金站引领各位领导、专家团查看了大球盖菇(赤松茸)与小麦带状间作的小麦生长情况及“粮菇轮作、四种四收”模式。“粮菇轮作”模式,即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树皮、木肖、中药渣等,在大田地露天种菇与小麦套种的技术。“四种四收”,即大球盖菇和小麦同时种植,大球盖菇采收结束后种植早玉米,小麦收割后种植大豆,达到周年“四种四收”。

种植一亩“赤松茸”可利用20多亩的秸秆,每亩利润4000至6000元。出菇后的大球盖菇基料转化成有机肥,增加了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板结问题,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粮菇轮作、四种四收”,采取5.6米为一个种植单元,5.6米宽种植四床大球盖菇(赤松茸),菇床两侧的5.6米作为小麦种植区域,第二年播种期,把两个种植单元“菇粮轮作”。经过2021、2022两年的“粮菇轮作、四种四收”后,对小麦做对照,可清楚的看出种植过大球盖菇“单元”地块的小麦长势粗壮有力,颜色油绿,与没种植过大球盖菇“单元”地块相比,优势特别明显。

省经作总站站长郑乃福,就当前秸秆过菌还田“粮菇轮作、四种四收”技术表示认可并表示,这种模式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农民收入;要持续探索发展,并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选择适宜的小麦、辣椒、玉米、大豆等品种,提高种植效率,提升亩均效益。
胡军勇表示,农作物秸秆资源“原料化、肥料化”,实现“变废为宝,点草成金”;这既解决了粮菇争地矛盾,促进了粮菇和谐发展,又解决了困扰地方政府多年的“秸秆禁烧”难题,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宜居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各位领导与百人专家团在利金站的引领下,先后参观了该公司的装袋生产线、液体菌种生产车间、接种车间及食用菌菌包冷却车间。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