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新闻 > 正文
瞩目成绩振奋人心 崭新蓝图催人奋进 ——透过省政府工作报告看经济“拼劲”
时间:2023-01-17 09:15:34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 首席记者 孔凡哲 焦飒

  1月14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

  《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两组数据,一组是全省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4万亿元……另一组是经济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前一组是去年的“成绩单”,后一组是今年的“任务令”。

  那么,“成绩单”成色如何?下达“任务令”的底气在哪儿?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目标增幅6%的底气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生产总值增长3.5%,全省生产总值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为经济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今年,河南将生产总值预期目标确定在6%,我认为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1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豫经智库专家宋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梳理我省经济增长时间轴发现,从2013年起,每三年河南全省经济就迈上一个台阶,一连突破3万亿、4万亿、5万亿、6万亿大关。这意味着我省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

  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虽然台阶迈上的时间都是间隔三年,但是迈上6万亿元这个新台阶,显然步伐更艰难。

  “但是,河南做到了。”在宋向清看来,经历三年疫情,河南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充分说明了河南经济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更凸显了一个经济大省‘稳中求进’‘勇挑大梁’的坚毅步伐和‘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底气决心。”

  “6万亿元,是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奋发拼搏的成果,是河南实施‘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战略成果。”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喻新安认为,河南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政治重任,始终保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去年,我省在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方面,出台了稳经济160条和76条接续细化措施,开展重要项目集中攻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生产总值增长3.5%。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传递的是坚定信心,树立的是良好预期。

  对于如何实现6%的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重点抓好加快提振市场信心、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等工作。

  “接下来,我省通过提升信心、凝聚共识、相互支撑、合作共赢,势必会给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省人大代表、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

  宋向清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需要加大各个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的集合、集聚集约发展。二是继续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三是通过刺激消费,以拉动内需来支撑新的增长目标。此外,还要注重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振企业“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来拓展市场,让全球消费者都能使上用上“河南制造”。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尤为关键

  无论是一个月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今年河南两会,“市场信心”都是热词。

  记者梳理发现,粤、苏、鲁、浙、豫、川六个经济大省对今年的GPD增速目标均设置在5%以上,而我省则自我加压,瞄定在6%。这也就决定了我省在态度上:要全力以赴。

  “在经济发展方面,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是实现市场经济向好发展的逻辑出发点。”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谷建全说,“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我省底子厚实,在提振市场信心方面有很好的积淀。”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并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运行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202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25%,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4万亿元;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1家,累计引进省外资金5.17万亿元……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蹄疾步稳。

  为加快提振市场信心,我省将其排在了今年七项重点工作的首位。要求全面促进消费增长、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

  我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调整妨碍消费的限制性措施,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提振信心是稳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的前提,能够为经济发展积累势能,促进经济稳步快速回升。”省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姜东辉认为,从目标上来看,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设在8%,是务实且中肯的。

  姜东辉建议,要加快提振市场信心90条措施所匹配对应的社会反馈渠道,让它们实实在在接上“地气”;要继续扩大人口增长、强化人才引入,为消费规模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全省要为流通服务业提档升级做顶层设计。

  “市场的繁荣,需要内需的旺盛,需要消费的蓬勃发展。这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宋向清说。

  在扩大消费市场的同时,2023年我省将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以100个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为重点,深入推进重大项目集中攻坚。加强要素保障,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

  据悉,我省将按照部署,今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天将举行全省第七期“三个一批”活动,初步预计全省将分别集中签约、开工、投产项目400个、1000个、800个以上,总投资分别超过3500亿元、6000亿元、5000亿元。这些将为我省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为今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今年河南两会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我省近年来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河南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取得亮眼的成绩。”宋向清说。

  去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增加到16家;国家级高新区增加到9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2%,研发经费突破11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分别达到12.9%、25.9%。

  而这些成绩仅是我省重视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并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十大战略”首位,目标是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这是我省下的一盘大棋。这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新支撑,我省也由此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创新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实际行动,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省委咨询组研究员张占仓说。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我省科技创新路径更加清晰,创新平台建设更加完备。全省各类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创新活力更加强劲。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省科技创新事业全面提速。

  科技创新要素加快汇聚,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

  “在推进落实‘十大战略’时,河南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注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打造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这些都助力河南向国家创新高地这一目标加快迈进。”宋向清说。

  科技创新力量强,经济发展动能足。新的一年,“科技创新”工作也将开启新的起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要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人才引育力度。

  创新驱动,人才为王。对此,张占仓建议,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培育,不仅要把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升到依靠高端人才支撑的新高度,还要大量引聚具有创新活力的中青年人才,才能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聚科技创新的各类要素资源,为引进人才‘搭窝筑巢’。”宋向清说。

  此外,喻新安建议:“创新驱动更重要的是,撬动全省各界开展创新创业的热潮,让更多的人融入到创新创业大局中去,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深挖科技创新潜力,寻求更多增长点。”

编辑:李艺凡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