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郑州市科技馆内人头攒动,市民纷纷前来参与科普活动,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在互动展区,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实验装置,直观了解科学原理。同时,馆内还设有专题讲座,吸引不
2025-11-20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吴白琰 近日,郑州街头掀起一股奶皮子糖葫芦风潮。传统冰糖葫芦摊位上,这款裹着奶香外衣、内夹奶酪的新式糖葫芦成为新晋“顶流”,价格一度
2025-11-20
为响应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号召,连日来,郑州科技馆相继应邀,将科普大篷车驶进荥阳汜水镇中心学校、巩义市江南成功实验学校,为4000余名师生送去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科
2025-11-20
11月17日8时10分,Y752次列车从郑州站缓缓驶出,开往八朝古都开封,开启“中原铁道·大河之南号”特色旅游列车路地深度融合新篇章。 据了解,此次开行的&ld
2025-11-20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场绚烂的光影秀为八朝古都开封披上繁华盛景。商贩云集,宋装店家声声叫卖,沉浸感十足;游客漫步,轻松开启一段奇妙的“
2025-11-20
日前,2025河南省秋季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展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展会以“数字赋能,种业振兴”为主题,致力于打造集成果展示、信息交流与市场开拓
2025-11-20
■河南经济报记者 栗凤娇/文 付瑞清/图 “我最近吃不下饭,想问问是咋回事儿”“我一晚上起夜好几次,请专家把把脉”……11月15日一大
2025-11-18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红霞 收获的季节,甜蜜的甘蔗却成了新郑市新村镇岗李村农户程国平“甜蜜的负担”。正当他还为在田里杵着的6万多根甘蔗销路发愁时,郑州市
2025-11-18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11月的清晨,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村的晨雾还未散尽,“春临农家”的木质招牌已映着朝霞泛起暖光。老板娘许秀青蹲在青石板院落里择菜,
2025-11-15
记者11月12日获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河南省常态长效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工作机制》),推动“万人助万企”
2025-11-15
记者昨日从郑州海关获悉,前10个月,我省进出口总值7411.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4.5%,超出同期全国增速1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881.7亿元,增长21.8%;进口2529.5亿元,增长2.6%。1
2025-11-15
昨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11月12日,我省在上海成功发行政府债券74.5068亿元,此次发行的债券利率均为2.35%。其中:30年期新增专项债券31.4271亿元,用于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20年
2025-11-15
11月12日,“2025河南企业100强”发布会在郑州召开。大会发布河南企业100强榜单及《2025河南企业100强发展报告》。 记者获悉,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11-15
■河南经济报记者 许丽娟 立冬已过,郑州的阳光却依然温暖。11月12日,午后的郑州街头车流如织。在郑州市金水区瀚海海尚商圈附近,外卖骑手李俊明熟练地将电动车拐进一侧
2025-11-13
■河南经济报记者 付瑞清 文/图
观众在参观展览 11月8日,郑州秋意渐浓,河南省文化馆二层展厅内却涌动着热烈的艺术气息。由河南省文联主办,河南省文化馆、河南省美协等
2025-11-11
昨日,记者从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获悉,国务院日前已正式批复同意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新郑综保区”)扩区,成为中部地区首个成功扩区的综合保税区。
2025-11-11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近日,我省正式启动2025年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此举旨在通过机制创新
2025-11-11
今年以来,郑州科技馆持续深化“馆校合作”,以“走出去+请进来”双向联动模式,将优质科普资源精准送达校园,在科普育人之路上取得丰硕成果。图为11月9日
2025-11-11
■靳李君 做了十几年报纸编辑,经手的稿子早已数不清。印象最深的,是最初编辑副刊版时收到的一封封投稿信。 记得那是一位农民的来稿,工工整整的钢笔字,写在格子纸上,他
2025-11-08
■许丽娟 又是一年记者节。坐在电脑前整理采访笔记时,我的思绪飘回了今年正月初二,在范县老区刘艳华鞋厂采访的那个清晨。 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团圆氛围中时,鞋
2025-11-08
■赵国喜 采访的经历不少,唯有在拓宽贾鲁河河道工地的中餐难以忘怀。 1996年的冬天,中牟县组织各乡镇群众到贾鲁河中牟县段拓宽河道。那时开挖河道没有机械,全靠人工
2025-11-08
■栗凤娇 泪水与汗水相伴、光荣与梦想同在……11月8日,当这个特殊的节日如期而至时,我再次静下心来回望职业生涯,叩问新闻初心,重温新闻使命,万千感慨涌上心
2025-11-08
■张百强 记者,核心在“记”——记录那些有温度的事儿,记录那些温暖世间的人,记录时代发展的强劲脉动。投身新闻行业十余年,这便是我对这份职业最真
2025-11-08
■马连华 这是一个AI的时代。 输入关键词,摁下确认键,一篇新闻稿十几秒就能生成。AI定制的所谓的好稿件往往洋洋洒洒、结构工整、逻辑清晰、语言精准。猛一看,有深度
2025-11-08
记者正在用镜头记录会议瞬间
活动中,记者正在拍摄。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如约而至。这是属于新闻工作者的节日,更是对职业使命的郑重致敬。 笔端有山河,镜头见苍生。在信
202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