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新闻 > 正文
省政协委员孙国平:加大全省“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力度 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1-10 15:13:23    来源:中原经济网    

  ■河南经济报记者 焦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品类繁多,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3个、代表性传承人12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28个、代表性传承人832名。此外还有分散在各个地方或尚未整理入卷的非物质文化民俗不计其数。

  省政协委员孙国平在调研中发现,多年来我省对非遗的保护和发掘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区(县)级政府成立最基础的非遗申报工作部门,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申报和保护上给以了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作了有针对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同时在省内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活动。

  “同时,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在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和难题。”孙国平向记者介绍,“首先,非遗项目活力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非遗项目更是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申报但不发展’的现象。其次,‘有身份但无展示舞台’现象严重。此外,非遗传承人势单力薄无力维持,传承人逐渐减少,‘传承人无传承’成为常态。”

  保护河南丰富的非遗文化,加大非遗项目的传承开发力度,对推动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对此,孙国平建议,要持续加大我省对非遗的抢救和保护发掘工作,在各级政府层面加大专项资金的扶持,保护好河南的非遗“活化石”。加大展示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市加快建立“非遗”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让更多的百姓走近、认识并拥抱“非遗”传统文化。在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非遗”传承与保护专业,通过有效的建档立案,研究发掘做到最大程度的复原保护。

  同时,政府可牵头或者引入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建立“非遗”剧场,把包括戏剧在内的众多非遗项目展示出来,做到观赏性,趣味性并存。实现非遗项目的商业转化,从而提升延续非遗的生命力。加大非遗项目与旅游市场的有力有效结合,通过剧场,景区,旅行社,文化机构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能供观赏到我省非遗项目的魅力。制定规划加大非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孙国平建议,河南可在全国率先设立“文化遗产日”,推动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提高大众对灿烂的中原文化认同意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选择本省本地区有价值的非遗项目进行动态的展示与保护。

编辑:沈彤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18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高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