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传统融合 数字化为传统产业插上“智慧”翅膀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
11月8日,记者来到河南中钢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李雪静。
“钢材产品属性特殊,钢材价格每天都不一样,每个钢厂、每个区域的报价也都不一样,我需要采购到更便宜的钢材,帮助钢贸商们实现降本增效。”李雪静说,每天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公司网站后台,时刻关注当天的钢材信息。
李雪静是河南中钢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零售事业部的一名员工,毕业以后一直从事新零售工作至今。“听公司前辈说,现在只需动动手就能获取很多钢铁最新资讯。而在之前,跑断了腿也不一定能掌握得更全面。”李雪静说,如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钢铁行业也搭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
王志刚是一家钢材贸易公司的销售经理,在这一行业里打拼了十多年,手上还承接的有工程项目。
“之前采购钢材可以说是‘跑断腿’,项目用钢种类多、规格复杂,只能去钢材市场一家家地跑,或者找钢厂代理。如今不一样了,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钢材也能在网上买卖了。采购就是‘动动嘴’的事儿。”王志刚说,他与中钢网合作快5年了,每次采购方案都是李雪静帮他出的,“只要报出采购需求,比对价格、拟定合同、找车发货、到地卸货、联系开票这些事儿都不用管。”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改变了钢铁行业采购方式,也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省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也插上了转型发展的“数字”翅膀。
王志刚说:“以前做钢材贸易是坐等客户上门,谁有货谁说了算。现在不一样了,都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谁有渠道谁占主导。”
互联网拓宽了市场边际,数字经济的当下,考验的就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提升产业间效率和对外服务的能力。谁掌握技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善于利用资源、整合资源,连接和重构产业发展,谁就能赢得市场,改变行业经营规则。
中钢网董事长姚红超告诉记者:“平台整合的大量资源是我们的优势。目前公司自主开发了现货通、采购通、招标通、钢速卖、钢小秘及电子交易平台。平台上集结了全国近150家钢厂,近2000家核心供应商,为全国27万会员用户提供涵盖100多个城市、90多个品种的交易及行情资讯服务。”
“此外,我们还具备一个技术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快速提供给客户高性价采购方案的原因。一旦客户发出了采购需求,我们就能通过中台服务和智能推送筛选出质量、报价最优的方案,让客户省钱、省时、省心。”姚红超说。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工业也搭上了转型快车。“十三五”期间,我省高度重视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加速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为互联网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据了解,2019年全省平台建设投资达37.9亿元、新增上云企业达4.1万家,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典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截至目前,全省在建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70多个,在矿山装备、起重装备、智能农机、盾构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基本形成覆盖制造业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同时,我省已建成洛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成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共监测联网工业企业2.16万个、上云工业企业85个、工业控制设备10.3万个。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