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洪梦婷
看!引擎轰鸣,工业“穿着”科技的“铠甲”变身为乘风破浪的领域佼佼者。
看!绿苗万顷,农业“乘着”科技的“春风”晕染成中原大地最炫目的颜色。
看!相聚云栖,生活“拿着”科技的“画笔”勾勒出触手可及的数智化盛景。
2月18~23日,记者跟随“‘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科技创新一路行”主题采访团先后走进郑州、许昌、周口、商丘,实地采访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感受我省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良好态势。
将“卡脖子”变为“杀手锏”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功立业,就要将“卡脖子”变为“杀手锏”,从“填补空白”到“全球领先”。
“1963年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和1966年第一颗立方氮化硼,就是在这里诞生的。”2月18日,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延军说。
自那时起,国内超硬材料磨具产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自主创新之路,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并在产业规模上逐步占据了世界绝对优势地位。
不仅是超硬材料,“大国重器”——盾构机也是一道“杀手锏”。
“在2008年,我们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填补了我国在复合盾构制造领域的重大空白。”2月19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刘灿说。
2010年至2021年,该公司的盾构订单从17台增加到1300台;主要产品应用从国内的3个城市扩展到国内40多个城市及国外30个国家和地区,连续11年名列国内市场第一……这些令人振奋的数据,反映了科技成果所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位于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只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一个缩影,同样填补行业空白的还有振动搅拌技术。
“我们自主研发的振动搅拌技术属于原创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没有可参考的相关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2月20日,许昌德通振动搅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聘专家姚运仕自豪地说。
原来,该公司是全球率先成功实现振动搅拌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首创的位移式激振和振动能量定向传播等关键技术,替代了百余年来国内外混凝土设备制造商一直采用的静力搅拌技术,攻克了混凝土微观均匀性差、结构耐久性低、搅拌效率低与原材料浪费等“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全球混凝土搅拌行业的技术及设备空白。
从“爱农业”到“AI农业”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功立业,就要从“爱农业”到“AI农业”,变“会”种地为“慧”种地。
“逢餐必有河南粮”已成为国人日常。目前,举全省之力正积极创建的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省内唯一的“国”字头农业科技平台,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能否压得实、压得牢?
2月21日,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该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却看不到农民们劳作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专家和技术人员,他们正仰仗设备和技术“指挥”着幼苗的生长。
“现实倒逼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之‘长’,补传统农业之‘短’。”采访中,郸城县委书记李全林感言。
据介绍,位于郸城县的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共建有周麦系列品种繁育推广基地5000多亩,培育小麦品种22个,是全国第二大小麦品种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其中周麦18号、周麦22号等品种在黄淮平原推广面积超3500万亩。
在该示范区的周口现代农业研究院,从首个通过国审的周口小麦品种——周麦9号,到创国内千亩高产示范方实收最高亩产纪录的周口小麦品种——周麦22号,再到亩产超821.7公斤的周口小麦品种——周麦27号……一粒粒种子的不断进化,背后是政策与技术的不断支持。
在该示范区的河南省甘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依托科技,栽种与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研发的脱毒薯苗,正通过光照、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逐步“蝶变”为优质的甘薯种薯,亩均增产1000公斤……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粮”,“汗水农业”朝着“数智农业”加速转型,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科技活力。
农业兴则百业兴。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仅是我省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一个镜头。眼下,我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芯”实践得“心”生活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功立业,就要把“新”挑战化为“芯”实践,得到“心”生活。
来到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从“小宇”到“黑金刚”,越来越多“聪明的车”跑在“智慧的路”上。
不仅是日常出行,从城市管理到社区治理,再到校园安全……智慧监测大数据平台让一切“触手可及”。该中心工作人员紧盯大屏幕,手动小鼠标,便可即时下达决策指令,对问题进行闭环解决。
“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我们着力提升城市服务品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管理水平。”2月18日,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负责人王保欣说。
像智慧监测大数据平台这样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离不开“云”平台的构建与支撑。
“在这里,可通过‘一朵云’聚合各级各类数据和应用,实现云资源的集中调度和综合服务。”2月19日,郑州简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松超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专注于企业数字化建设、政务数字化建设、智慧园区和智慧物联等方向,致力于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更加关注。
例如,智能手机俨然成为当代人的标配,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手上的指纹、油脂、汗水易残留在其背板上影响整体美感……这个困扰大家的问题,即将成为过去式。
“当手机背板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AF抗指纹技术后,可抗指纹、防油污。”2月23日,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文兵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添科技创新活力。
2022年河南科技创新“施工图”已然绘就,力求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0%以上……随着一系列举措的稳步实施,相信我省科技创新必将释放出更大的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