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新闻 > 正文
我省确定首批8家产业创新中心 将逐个破解“卡脖子”难题
时间:2022-09-09 19:54:24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中原经济网讯】(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焦飒)近日,省发改委公布了首批河南省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名单,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创新中心等8家中心位列其中。这意味着我省新一批重磅级创新主体诞生。未来,这8家创新中心将破解一个个“卡脖子”难题,在各自领域开辟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

  据悉,我省首批8家省创新中心分别是:省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创新中心、省智能矿山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省高端轴承产业创新中心、省超硬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省氟基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省钛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省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省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综合来看,首批创新中心涵盖高端装备、生物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商用车、超硬材料、矿山机械、高端轴承、生物基材料等不仅在省内产业基础优势突出,更是在国内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较高知名度。

  “首批创新中心主要聚焦河南优势产业,从我省近年来产业发展来看,我省新材料、超硬材料等在业内占据优势,积累了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说,比如,我省的超硬材料产量占全国80%以上,形成了“超硬材料及磨具全球市场看中国,中国市场看河南”的优势。

  首批创新中心是河南省在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突破和探索。对此,首批创新中心所承担的任务、建设模式等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中心将承担五方面重点任务,创新中心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重点在构建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精准发力,构建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网络。

  在建设模式方面,创新中心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鼓励采取创新联合体形式运行,广泛吸纳地方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通过共同出资、协作研发、技术入股、创新平台共建或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式,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

  在发展定位方面,创新中心是在特定战略性领域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先进适用产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研发供给的综合性平台,立足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解决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的核心载体,是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采取“一案一例一策”方式,精准施策每个创新平台;依托创新中心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成果,孵化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对于运行良好、绩效突出的创新中心加强运行费用补助,推动创新中心品牌化发展。

  据悉,我省还将继续开展第二批、第三批等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建设创新中心,形成创新合力,不仅可以巩固一些行业的一流地位,还可以补齐一些行业的短板弱项,缩短差距,才能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张占仓说。

编辑:李艺凡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