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十年】信阳: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绚丽新篇章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杨佳月
10月8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信阳专场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信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扛稳粮食重任 粮食产量连续14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
发布会上,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志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信阳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2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7.2%。系统实施“1335”工作布局,即围绕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确立“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大别山(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区”三大定位,努力实现“思想观念、营商环境、基层基础”三大突破,着力推进产业绿色崛起、花园城市建造、乡村振兴扛旗、交旅文创出彩、品质生活引领五项重点工作。
同时,信阳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产量连续14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占河南省近10%、全国近1%。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在十个县区各建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市建设一百个示范引领村、一千个生态宜居村,其余自然村实现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地,走出了革命老区全面脱贫后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路子。
坚持高质量发展 信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陈志伟表示,信阳市三大产业实现融合协调发展,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2012年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7.4和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2.7个百分点。
坚持项目为王,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明港机场、出山店水库建成投用,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开航运营,南信合高铁、京港台高铁阜阳至黄冈段即将开工。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中原学者工作站、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数量在河南省靠前,信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信阳市委、市政府以未来人居科技产业为主线,在各县区构建主导产业加特色产业“1+1”产业布局,加快打造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时尚纺织、绿色建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明阳智慧能源、杭萧钢构、万华生态、小米等一批头部企业签约落地。
深挖红色文化 打造大别山精神高地
信阳市深度挖掘信阳红色文化和大别山精神内涵,着力讲好“四个故事”,用好大别山干部学院、何家冲学院等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区和大别山精神高地。
做优县区“顶线”、做强乡镇(街道)“中线”、做实村(社区)网格“底线”、畅通联动指挥“竖线”,“王”字型治理架构初步构建。全面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大比武,用党员干部的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互动,凝聚建设美好生活的共同行动。
陈志伟表示,信阳将坚定走好生态优良、生产高端、生活更好的发展路子,奋力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绚丽新篇章。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