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齐亚琼
实习生沈立平
昨天上午召开的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透露,国土资源部正在与我省共同研究“人地挂钩”政策具体推进措施,我省也在研究制定开展“人地挂钩”试点的操作办法和配套政策。
报告
制定“人地挂钩”的操作办法
中原经济区就其探索的命题和它所承担的任务而言,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实验区,就是要为全国同类地区探索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因此,凡是涉及“三化”协调发展问题,中原经济区都要先行先试。
省内专家们认为,《指导意见》在国土资源方面给予河南唯一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政策就是“人地挂钩”。
昨天,张维宁报告说,国土资源部正在与我省共同研究“人地挂钩”政策具体推进措施,我省也在研究制定开展“人地挂钩”试点的操作办法和配套政策。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就这个问题解释说,中原经济区可以先行先试的领域有很多。比如说土地制度,现有政策很难突破,但有了先行先试,就可以进行许多试验。比如说土地的增减挂钩,把城市中心的、城市边上的土地、农田,转为城市建设区,把离城市很远的农村建设用地变成耕地。
进展
多套方案已报国土部,等待审批
昨天下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省研究草拟的“人地挂钩”试点的操作办法和配套政策已经呈报国土资源部,目前还没有最后审批。其中有多套试行方案和推进措施,不知道最后敲定哪一套,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意义
保护耕地、挖潜城市用地指标,一举两得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雷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介绍,在试点农村,宅基地被复垦为耕地后,可以将复耕面积作为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由城里的用地企业购买,从而保证在耕地和建设用地指标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建设用地指标在城乡之间的流动。
这也和年初河南向国土部上报的试点方案思路相一致,即通过实行“人地挂钩”,根据不同城镇吸纳农村人口数量和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因素,确定每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规模和不同城镇相应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将农村的建设用地挪到城镇周围,同时确保耕地面积总量不减少,保障粮食安全。
在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看来,“人地挂钩”解决了重点城市和重点项目的发展难题,可行性比较强,主要是其与城市新增人口挂钩。
拿周口和郑州来说,周口现在人口近1000万人,而郑州人口统计为700多万人,根据现行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制度,郑州市建设用地指标严重紧张,无法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无法保障其城市发展需要。
“如果‘人地挂钩’,靠城市新增人口来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这一矛盾有望得以缓解。”张占仓认为,目前我省处于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人地挂钩”为中心城市快速发展找到了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