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作为曾经“十八罗汉闹中原”主角之一 的新密市,近年来,通过经济发展的“换挡提速”, 该市连续三年经济发展质量、发展潜力活力、民生幸福指数等均居全省前列。2017年该市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73位,比2016年度提升了22位,在我省占据第2位。居民幸福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甲。
长期以来,新密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原煤、耐材、水泥等传统产业,虽然体量较大,但质量不高;虽然增速较高,但势头趋缓;虽然赢得了发展,但也牺牲了环境。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困难的时候,全市27个工业大类几乎全面告急,煤炭行业首当其冲,降幅曾高达37%。
新密市委、市政府围绕“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将推动转型升级作为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坚持发展集聚化、结构高级化、产品高端化“三化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发展高端制造业、大力扩张现代服务业“四轮驱动”,加快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的转变。
如今,该市昔日的污染大户,现在成了环境问题解决者;有的原来仅仅提供耐火材料,现在却有资格承担钢铁、有色、水泥等项目的“交钥匙”工程;有的将制造理念引入建筑施工领域,使其生产方式发生革 命性变化。
新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在开足马力上大项目的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建成院士工作站5家,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1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6家、科技型企业103家、各级各类研发中心126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56%。也正是有了科技创新的支撑,企业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附加值,从而使耐火材料产业达到绿色发展,实现新飞跃。截至目前,耐火材料产量、产值、税收,分别同比增长7%、7.7%、43.3%。
为了推动“双创”,加快节能环保、品牌服装等产业转型升级,该市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将其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支撑。综合体占地面积190亩,总投资6亿元,包括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及配套设施。目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两家专业化运营团队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已签约入驻,共引进企业、项目和研发机构140家。为推动综合体建设,该市还注重政策创新,对入驻的研发中心、总部基地、科技型企业,根据财政贡献和科技进步贡献,实行专项奖励,使创业创新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目前,该市在做好耐火材料特色产业、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主动围绕“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加快文化、旅游、物流、餐饮等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轩辕圣境文旅小镇、密登堡葡萄酒风情小镇、岐黄国医健康养生谷等项目加快推进,“乐游华夏圣地、乐闲千年古城、乐养岐黄圣境”三张名片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