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产业 树新风 让乡村有“颜值”更有“内涵”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
立夏时节春意藏,风暖人间草木香。
春已去,夏来临。这个时节,罗山县潘新镇徐寨村犹如一幅春末夏初的季节版图,桃花被初夏的风扯去粉红的外衣,换上一身“翡翠”绿装;田园里的蔬菜,正喷红吐绿诉说着乡村的诗情画意;池塘里的鱼虾也来凑热闹,挨挨挤挤,捉着迷藏……
然而,谁能想到,如今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在几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
“在老胡的带领下,我们村大变样,以前的荒山秃岭都栽上了茶树、板栗树、桃树,还搞起了赏花游园会,前段时间每天都有几千人来赏花。”徐寨村村民刘志全说。
村民口中的老胡,就是潘新镇徐寨村党总支书记胡宪忠,他是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也是群众的贴心人。
“当村党总支书记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上任以来,胡宪忠一直坚守这个信念。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胡宪忠采取群众参与、引资发展等措施,培育壮大了百顺农业、泰岳农业等涉农企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18家。
目前,徐寨村种植、养殖产业已成规模,优质稻种植面积3500亩,火龙果生产基地100亩,花卉苗木生产基地2000亩,小龙虾养殖460亩,牛、鸭、鸡养殖专业户20余户。
“信阳泰岳农业生产有限公司入驻我们村后,五年时间流转乡村土地6000余亩,建起了花卉苗木示范园,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助力群众致富增收。”胡宪忠说,“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干起活来也特别有劲儿。”
此外,胡宪忠还带领村民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组织群众抱团创业,组建罗山县潘新镇徐寨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同时,他积极组织剩余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村民素质,倡导树立文明新风,让新农村更有活力、更加和谐成了胡宪忠的新思考。
“只有树立新乡风,倡导文明新风尚,村里各项工作才能不断提升。”胡宪忠告诉记者,“于是,文化广场成了村里发展路上的必然产物。在这里,我们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还能组织村民开展学习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如今,徐寨村已经在文化广场举办了近百场活动,包括广场舞大赛、戏曲汇报表演、元旦晚会等。通过开展文艺、体育、阅读等活动,文化广场把村民凝聚在一起,村里的风气正了、人心齐了,想致富、要致富的人越来越多了。
以此为契机,胡宪忠还在徐寨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从简。村里定期举办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引导形成敬老孝亲的文明乡风。
“建设文明乡风不仅需要潜移默化,更需要多种方法。”胡宪忠说,目前,徐寨村所有村民组已基本完成了水、电、路重大工程建设任务,配套建成了便民服务大厅、小学等公共设施。
一桩桩、一件件,在胡宪忠的带领下,徐寨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实现质的飞跃,一幅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乡村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