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新闻 > 正文
书香四溢 文化兴村—— 方城县杨集镇小河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
时间:2022-07-12 10:58:16    来源:中原经济网    

  小河里村是杨集镇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比较突出的行政村之一,位于县城的西北部,距县城约5公里,坐落于杨集镇的西南部,与镇政府相离约3公里,共有7个自然村,360户,1570口人,有党员45名。小河里村现在最具特色的是文化的发展振兴,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2012年5月园林书院式的文化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共10亩,三层建筑,院内院外是文化广场,文化大院里处处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气息,办公楼内功能设施齐全,有图书阅览室、有新时代文明大讲堂、综合办公室、红色教育网络阅览室、四点半课堂和未成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综合便民服务大厅、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戏剧和歌舞表演大舞台,文化大院门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敬立有孔子像。孔子像的东边建设的是县教体委垂直管理的方城县九年一贯制小河里学校,小河里村是方城县杨集镇文化振兴中的典范,也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微信图片_20220712105800.jpg

  文化振兴中的小河里村

  2021年12月23日《农家书屋》杂志社副总编周中华、南阳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张金创到小河里村调研指导农家书屋工作,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代表李鹏,宣传委员、常务副镇长陆晓东陪同领导们参观调研了小河里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情况、农家书屋的效用发挥情况、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运行机制以及小河里学校的教学创新和发展创新理念等方面展开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小河里村支部书记王建广就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振兴等情况进行了简要地介绍。

  2021年进入冬至以后,天气格外的寒冷,小河里村及邻近村的群众、小河里学校的学生,并不畏惧天寒地冻,仍然会早早地来到小河里村农家书屋来汲取精神食粮。小河里村的农家书屋由于藏书多,种类齐全,所以平常来农家书屋的群众总是络绎不绝,有的中午也不走,有时晚上很晚了还能看到农家书屋依然亮着灯光。有时候见到村干部,也会向人“抱怨”地说:“我们村这个农家书屋可没少给我们增加工作量啊!不过,我们看着这些求知的群众的身影也高兴,总算没有成为摆设,发挥了作用,有价值。”

  小河里村无论是文化大院的硬件建设,还是传统文化的气场氛围以及农家书屋的效用发挥等都是河南省内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的佼佼者。文化建设是上层建筑,建设得好当然离不开经济基础,这都多亏了小河里村在外地成功人士的鼎力相助。而今的小河里村文化振兴发展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前头,这同样得益于小河里村在外成功人士的不懈努力,小河里村的在外成功人士因都在小河里村长大,且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因此大都有故乡情结,也都是从家乡一步步走出去的名人,不仅有家国情怀,更有故乡情结。小河里村地处岗丘地带,土地相对贫瘠,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在外的成功人士每每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发展滞后,那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怎样才能为家乡父老尽点心,出点力呢?治穷先治愚,开启心智应优先,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用知识武装人的头脑,进而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理念,然后才能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地推进乡村振兴。因此,经过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于2012年筹措资金38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当时数一数二且功能齐全的方城县杨集镇小河里村文化大院,建成后的配套设施陆续投入也有二三百万,凡是上级规定的村级设施都高标准配备,仅农家书屋的藏书就将近2万册,每当农闲时节,文化大院的农家书屋总是桌前满座,人来人往,有老人、有妇女孩子,有青壮年轻人,还有学生,每当村里的成功人士回到家乡看到这种场面,心里总是热烘烘的,尤其是成功人士看到小河里学校学校的学生能很方便的到农家书屋来看书更是欣慰。镇里的机关干部业余时间,有时候也到小河里村的农家书屋来看书,碰到比较熟悉的群众就想问问:“你们感觉咱这个农家书屋怎么样啊!”群众都争着插嘴说:“好得很!以前想看书,没地方去,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啦,年轻人不是凑到一起打牌,就是凑在一起喝酒,要么就睡大头觉!现在好了,我们有了好去处,一有空我们就到农家书屋来看书,感觉很好!长了知识,不知不觉中感到自己比以前好像更聪明了!”又问:“那你们感觉农家书屋平常管理得怎么样”,群众说:“管理得很好!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都可以来!基本上是全天开放!不过说句实话,现在给村里真没少增加工作量,现在的村干部,也都是天天上班,真的是很辛苦!”镇党委书记刘长顺和镇长冯冰,也都经常陪同领导们和外地来的观摩团,到小河里村农家书屋参观、指导、学习。

微信图片_20220712105800.jpg

  如今的小河里村文化大院,不仅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大厅内有村干部照常值班,为群众办事,农家书屋也是天天开门,充分对外开放,村两委班子每天都轮流值班,处理村里的日常事务。文化大院里建有戏楼,有场地,不论是唱戏还是歌舞都可随时启用,文化大院的正中放有石刻的一本书,书的后面树着一支石刻的毛笔,显示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院内正对大门的矮墙上有书法大家的墨宝,诸如厚德载物等传统文化的墨迹,一入门就映入了眼帘,院内东墙上崁有几块黑色的石碑,上边刻有名字,那上边刻的都是本村里有名望的文化人,这里是小河里村人才的光荣榜,这是成功人士为激励后人的一个很好的创意。小河里村文化大院门前立有一尊孔子的石像。孔子像的东侧是2013年建成的小河里学校,而今的小河里学校已经拓展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而且校长是县教委指派的,采用全新的科学教育管理模式,校园内除了操场、学生食堂等必备的教学设施以外,为了稳定、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投资200多万还建设了教师公寓,让老师们在学校安心安家,为了方便学生就读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学生宿舍楼,全面解决了学生走读的问题,小河里村的这些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文化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河里村的名称由来是因为一条小河蜿蜒流淌在村庄里而得名,又因为村庄比较大,又比较有名气,因此小河里行政村就以小河里自然村而命名,又因小河里村文化振兴中的突出成就而名扬省、市、县。弯弯的小河穿村而过,又彰显美丽乡村的容貌,人进小河里,如在画中行;人入文化院,犹如逛公园,今天小河里村的文化振兴,很显然助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也日新月异。

  小河里村农家书屋的变迁及价值内涵

  小河里村的农家书屋是杨集镇乃至方城县农家书屋的典型代表,现在杨集镇三十六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农家书屋。

  小河里村的老村部就在小河里庄的西南角,村部和学校混在一起办公。小河里村的文化大院是2011年开始规划施工,筹集资金380多万元,于2012年4月建起了小河里村如今的文化大院,5月农家书屋、村会议室、成人学校、村干部办公室等所有设施都高标准配套投入使用。当时农家书屋的图书大约是八千册,后来陆陆续续得到不断的填充,小河里村农家书屋的藏书有近2万册,现在村民农闲时也都懂得充电了。

  小河里村的文化大院由于开初的起点很高,所以影响面也比较大,各县各乡镇乃至南阳市相关单位都纷纷到小河里村文化大院来参观学习,凡是来参观学习的除了羡慕称赞外,更眼馋小河里村农家书屋的藏书,这里的藏书不仅种类齐全,而且设施完备,能够充分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渴求,2016年以后根据爱心人士的建议,全面开放,以农家书屋的价值最大化,社会效用发挥最大化为管理标准,实行专人管理,天天开放。

微信图片_20220712105800.jpg

  爱心人士把小河里村农家书屋弄好后,他们发现,村里有些老年人和略微上点岁数的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文化水平低,有些书看不懂,这让他们意识到了关心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就再次发力,多方筹措资金,从2013年开始,高标准的盖起了新的小河里学校,这在当时可是全县基础设施最高级的村级小学,2014年9月盖好投入使用,从此小河里村的文化建设步入了长远的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可以说爱心人士为小河里村的文化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小河里村的文化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的贡献!2018年9月份,爱心人士又在文化大院门前,也即小河里学校门前立了一尊孔子像。

  据统计,仅小河里村就走出去120多名大学生,一个村就培养了这么多的栋梁之材。乡村振兴需要靠的是人才,靠的是文化的振兴和文化文明的助推,也只有文化振兴了,乡村才可能振兴。

  小河里村是杨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杨集镇是南阳市乡村振兴试点镇,是方城县四大县级乡村振兴综合片区之一。下一步,该村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刻领悟、精准发力,按照方城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环保攻坚”三位一体联片治理的工作要求,以加强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旅游+畜牧”为切入点,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先导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环境整治标杆区,擦亮乡村振兴杨集名片。(刘永顺 刘猛 刘明金)

编辑:王丽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