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实现翻一番 许昌交出10年发展“成绩单”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杨佳月
9月27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许昌专场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市生产总值从1759亿元攀升至3655亿元
发布会上,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表示,这十年许昌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759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3655亿元,年均增长7.9%;人均生产总值从41060元提升至83415元,年均增长7.6%,均实现了翻一番。
如今,许昌以全省第13位的土地面积、全省第12位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省第4位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所辖县(市)全部进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
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
史根治表示,这十年,许昌突出创新引领,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9.1:59.9:31.0,调整为2021年的5.0:52.3:42.7。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培育形成智能电力装备产业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再生金属及制品、硅碳新材料等多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同时建成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评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52家,引进和认定92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4名高层次人才,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居全省第3位。
累计签约对德合作项目139个 落地70个
在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动力活力方面,史根治介绍,这十年许昌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中心城区巡游出租汽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许昌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7.9%,到位省外资金年均增长8.9%,获评全省对外开放先进省辖市。创造性开展对德合作,累计签约对德合作项目139个、落地70个,全省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建设,成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员城市。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验收,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万元
这十年许昌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实事全部不折不扣兑现,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97万元、0.98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3.72万元、2.15万元。1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累计脱贫5.8万户18.6万人。教育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批建设,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15分钟民生服务圈”更加完善。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两个确保’,落细落实‘十大战略’,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打造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史根治说。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