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同样也是“中国城市无车日”。
从2007年至今,每年这个时候,全国各主要城市都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除特种车辆、公交、出租车之外的汽车禁行区。然而,这一旨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节日,却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认为是流于形式,成为一个“点缀”。那么,无车日遭遇“七年之痒”,其症结何在?如何走出当前的尴尬境地,让这个节日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希望天天都是无车日
今年无车日的主题是“绿色交通 清新空气”。无车日当天,记者在省会郑州以往车流量较大的金水路、花园路、纬五路、紫荆山路、文化路等路段看到,车流量明显少于平时;在位于金水路上的医学院、大石桥、新通桥、紫荆山立交、金水立交等车流集中地,车流相对平时略显通畅。
记者在花园路上看到,早晨上班时段,由于车流量的减少,很多电动车占据了机动车的行车道。骑电动车上班的郑州市民王硕告诉记者:“今天好像是电动车日,要是郑州的交通天天像今天一样就好了。”
当天上午9时,郑州交警杨华民通过微博晒了两张花园路的照片,从照片上显示,平时熙熙攘攘的花园路车流稀少。“花园路东风路由北向南车辆,平时在高峰期都需要两到三个信号灯才能通过,但今早8点20分时,只需一个信号灯车辆就可以顺利通行,车流量较平时明显减少很多。”杨华民告诉记者。
当天上午10时,在丰乐路、政六街等路段的社区内和路边停了不少私家车,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些车辆都是车主在无车日选择了步行或乘坐公交上班。
据郑州市交巡警支队统计,无车日当天禁行区域很多道路的车流量仅是日常的1/3。
对于在金水路未来路附近上班的周娜来说,无车日畅通得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平常我上班一般需要40分钟,今天竟然提前了10多分钟。如果天天都是无车日该有多好。”
“我很赞成通过无车日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提高大家环保和节能的理念。”一名私家车主说。
今年无车日效果大打折扣
中秋节后的第一个上班日,与前些年相比,效果大打折扣。尽管此前,我省各省辖市政府已经做好了禁行区域的划分和宣传。
记者在郑州采访时发现,无车日当天,除了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外,仍有不少私家车在禁行区内行驶,一些路段车流量与平日相比并未明显减少,部分路口拥堵状况没有缓解。
在我省其他城市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安阳市有的路口和平日相比,车流量并没有减少,高峰期甚至比平时更加拥堵;在南阳市车站路上,当日早上上班高峰期,从汽车站一直拥堵到了新华路与车站路交叉口,其中以私家车居多;周口市的一些主要道路上的车流量和平时并没有两样;洛阳市今年尽管实施了单双号限制,但无车日当天仍然有双号的车辆违规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