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见习记者 王丽
近日,省商务厅拟对河南烩面制定标准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不少市民担心,烩面标准会让风味各异的烩面变得“毫无个性”。但另有一部分市民表示,制定烩面标准有助于树立河南烩面品牌,让河南烩面更好地走出去。
对此,有专家表示,无论是制定河南烩面标准,还是进行行业规范,其目的都是希望河南烩面做大做强。从制定河南烩面标准一事来看,这将是河南烩面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开端。
大街小巷烩面馆遍布 烩面制作工艺、口感参差不齐
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各种烩面馆扎堆,像具有百年老字号的合记、萧记等。河南各地也都有自己的烩面。像周口鹿邑的烩面,南阳方城的烩面,开封尉氏的烩面、新乡长垣的烩面。在一些城市经常可以看到,一间小小的门店里,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便是一家烩面馆了。但是,无论高端还是低端,各地烩面因为工艺、配料不尽相同,所以口感参差不齐。
“虽然街头烩面馆比比皆是,但烩面并没有形成工业化的生产标准,没有统一的配方,制作工艺和口感参差不齐,还不能形成合力,朝产业化方向发展。”省餐饮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的门店为保证质量,选购的原材料都是比较好的,但小门店为节约成本,在原材料选购上更多地追求价廉。这也是造成河南烩面口感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郑州东里路一家街边烩面馆的老板告诉记者:“我们制作烩面的原材料一般都是就近到农贸市场购买,以便宜实惠为主。如果烩面成本过高的话,我们这样的小面馆很难生存下去。”
“河南烩面不同于其他十大面条,在制作工艺上更加复杂,想要制定规范并不容易。”郑州市萧记面食有限公司宣传部负责人秦伟说,“汤是烩面的魂,关键在‘烩’,‘烩’就是将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烹煮。萧记烩面汤是用60斤羊肉、70斤羊骨、20斤羊油加入料包熬制,之后再根据顾客的口味加入海参、鱿鱼等不同的配料制作而成。而烩面的成本主要在汤,现在一些小面馆为了降低成本,在烩面汤中加入奶粉或者浓汤剂,这样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烩面标准引争议不断 烩面没办法定标准?
今年年初,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汪德峰递交提案,建议打造河南烩面饮食文化特色。
近日,省商务厅表示,将加强烩面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宣传,认真研究烩面产品标准化、标准店等问题,适时制定烩面标准。
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一位网友说:“烩面制定标准,不就跟方便面一个味儿了吗?如果非要制定出一个标准的话,是使用萧记的呢,还是用合记的呢?”
喜欢烩面的郑州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不仅郑州的烩面口味不尽相同,去外地时尝到的烩面风味也各不一样,我觉得烩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味道多种多样。如果统一标准烩面都变成一个味道了,那能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口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