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陈敬伟 文/图
近日,本报不断接到濮阳县群众反映,在濮阳县部分乡镇出现很多无证的小型加气站,相关部门对小型加气站也无任何管理和安全培训,给周围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本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在濮阳县城通往渠村乡的S212省道上和一小型加气站的老板攀谈,从中了解到,从县城到渠村乡的无手续加气站大大小小加起来共有八九家。该老板还告诉记者,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下去,光有钱而不认识领导是行不通的,必须关系过硬才行,如果能认识科级干部就可以像我这样明着干,有大门面,但如果连个科级干部都不认识,那只能偷偷干了。我们这一路像我这样明着干又没手续的没有几家,多是偷着干的。另外,在濮阳县的子岸镇、庆祖镇、渠村乡、八公桥镇、胡状镇、鲁河镇、柳屯镇、户部寨镇、王称固乡等多个乡镇,记者都发现了无证小型加气站的存在。
随后,记者来到了小型加气站的主管单位濮阳县公共事业局。经该局行业管理股股长的介绍,记者见到了主管CNG加气站的负责人宋联合。他说:“在濮阳县大约有四十余家这样的小型加气站,有手续的只有七家。由于公共事业局没有执法权,无法对这些小型加气站进行有力地打击,以前对这些无手续的小型加气站有过一次贴封条的治理行动,但没有多大效果,封过以后反而越来越多。针对濮阳县境内的小型加气站和加油站,近期,县政府成立了濮阳县安全生产委员会专项治理办公室,今年刚下文件要求各乡镇将无证的小型加气站和加油站拆除到位,现在还没有开始治理。”
记者希望宋联合能提供濮阳县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的关于拆除小型加气站和加油站的相关文件,但宋联合以找不到为由,希望记者到濮阳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因为安全生产委员会是文件的下发单位。
记者来到濮阳县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得到的回答却是要记者去找濮阳县的公共事业局,并表示该县公共事业局是小型加气站的行业主管单位。在经过几番推来推去后,濮阳县公共事业局把记者推给了主管安全的濮阳县副县长胡聚兵。
记者从胡聚兵的秘书那里也没有得到任何有关治理小型加气站的信息,该秘书仅告诉记者胡县长很忙,暂时无法安排采访事宜,如果见到他会转告此事。
放任小型加气站的野蛮增长并长期存在,究竟是谁的失职?濮阳县的这些小型加气站不拆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谁来保障?对于此事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