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院破产案件处置工作经验获全国推广
时间:2020-01-07 09:54:02 来源:
河南日报
2019年5月30日,河南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的财产处置方案和分配方案,顺利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这起省政府重点关注的“僵尸企业”破产案件终于有了各方满意的结果。
“案件涉及20个子公司的股权、房产、矿石、对外债权等,申报债权人60多家,涉及债权10多亿元,处理难度很大。”1月6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与清算审判庭法官邢彦堂介绍,为了高质高效审结此案,法院指导破产管理人对企业资产核查的过程可谓抽丝剥茧。
这是我省法院问诊“僵尸企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
自2017年9月省政府部署千家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以来,全省法院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如期审结“僵尸企业”破产案件458起,实现资产变现17.85亿元,清理债务277亿元,配合政府安置职工6.3万人,走出了一条“法治化处置、市场化导向、协同化推进”的国有“僵尸企业”破产审判新路。河南法院破产案件审判工作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被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推广,成为人民法院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眼“名片”。
顺利推进破产处置工作,离不开行政力量的支持配合。省高级人民法院会同省国资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省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的意见》,推动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府院联动推进“僵尸企业”破产工作的意见》,并单独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服务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建立起政府负责人和法院负责人“双包案”制度和周对接、月例会等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就破产费用保障、职工安置、税收优惠等难点问题,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补缴了社保,领取了补偿金,还办理了失业保险,开封毛纺织总厂原职工何建华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该厂破产清算一案涉及各类人员近4000人,因企业成立较早且劳动用工关系复杂,职工身份、社保核查十分困难。开封市中院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做好社保核算与补缴、就业安置等工作,依法保障了职工合法利益。
“破产案件审理中,我们充分考虑企业职工、股东、债权人各方利益,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寻求利益最佳平衡点,特别是对职工权益高度负责,坚决依法保障。”省高院民二庭庭长王辉说。
审理破产案件,企业资产如何变现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为此,全省法院依托网络拍卖平台,建立债权人自治、管理人负责、人民法院监督的破产财产网络拍卖通道,对破产资产优先通过网拍实现盘活,提升资产处置效率和案件办理进度。不少企业的资产都在网拍中实现了增值,既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又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化保障。
“僵尸企业”处置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之举。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全省法院与各级党委、政府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受理的全部案件平稳审结,实现了“僵尸企业”破产案件“零震荡”,如期完成国企改革攻坚各项任务,既保障了民生,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金融良性循环,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记者 周青莎)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