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建议提案上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范国强: 开展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建设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焦飒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高速公路建设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高速交通网的建设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因高速公路车流量大、流动性好、扩散面广等因素,汽车尾气等造成了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从而影响了周边农作物的质量安全。
经过实地调研,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的提案。
范国强在调研中发现,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为道路交通污染,包括汽油燃烧、尾气排放、刹车片及轮胎磨损、路基风化等,这些过程会造成含有重金属微粒的释放,主要污染或超标的重金属包括铅、锌、镉、铬、铜等,其中铅、锌和镉污染相对较为严重。
“同时,由道路交通引起的地面扬尘中重金属含量较高,随着大气沉降逐渐对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造成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受到作物吸收的影响而从作物根部迁移,含铅的粉尘被作物吸收成为蔬菜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范国强说。
对此,范国强建议,对已受到污染的区域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阻断新的污染来源及扩散。同时,应积极开展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长期定点动态监测,为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其次,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生态廊道关键技术研究。
“不同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营造具有理想防护效益的生态廊道林,必须根据林带走向、局部气象条件开展树种选择、配置方式、造林密度、林带宽度及抚育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以最大程度减少公路沿线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同时,缓解林农争地矛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范国强说。
此外,范国强建议,要以维护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保障人类健康为目标,开展生态廊道防护效益和构建关键技术配套研究,构建科学、高效的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建设模式,实现农田土壤环境生态修复,有效保障人类健康安全。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