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新闻 > 正文
让“留守力量”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时间:2022-04-02 10:24:05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杨佳月 通讯员 葛高远

  3月28日,春日温暖的阳光下,记者走进伊川县酒后镇路庙村路氏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成片的温室大棚内,一排排葡萄架整齐地排列着,红彤彤的草莓点缀其中,在翠绿的植株间,焕发着勃勃生机。

  大棚内,该合作社负责人路素琴正和技术人员忙着指导村民,并察看植保情况。望着眼前长势喜人的果树,路素琴眼里有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片果园就是我乡愁的寄托。”路素琴说,“看着这片土地,当年爬树摘果子、下河摸泥鳅的童年记忆便历历在目。”

  记者了解到,路庙村是路素琴儿时成长的地方。13岁时,她随父母到城市定居,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做商贸生意,直到2018年新年返乡探亲时,在乡情的感召下,她放下城里的生意,决心回村种植高端水果,发展特色农业。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路素琴说,“离家30年,我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家路庙村2018年时仍是重度贫困村,全村760户,有252户贫困户。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我对农业有深深的情怀,受乡情的牵动,也想为家乡做点事、出些力。”

  那时,脱贫攻坚鏖战正酣。路素琴凭着一股子干事业的闯劲儿和对家乡的亲劲儿,外出考察、拜访专家,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走遍全国各地,考察了无数个种植、养殖项目,最后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葡萄与草莓、小西瓜、羊肚菌间作的立体模式,不仅让乡亲们开了眼,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村里多是老年人和留守妇女,日子过得困难,创立合作社就是要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合作社最多用工量可达100多人,平时以打短工、搞副业等形式为乡亲们提供收入,发展‘留守经济’,让大家共享脱贫攻坚的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红利。”路素琴说。

  起初,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从未接触过水果种植,工人没有掌握水果种植技术。为此,路素琴不仅聘请技术人员为工人进行培训,还与技术人员对接学习,然后再手把手地将技术要领传授给工人。

  路素琴说:“‘留守力量’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这些村民经过培训后,个个都是种植好手。现在,园区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户自己种植,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与管理,参与入股的群众可坐等年底分红。在这种模式下,乡亲们不仅可以学到技术,还能照顾家庭、增加收入,充分发挥‘留守力量’在村庄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优势。”

  一壶水两个馒头就是一天的口粮,忙过了头晚上赶不及回家,车座稍微一调,再加一条毯子就凑合一整晚……在路素琴坚韧不拔、勤劳吃苦的精神下,该合作社探索出了草莓葡萄立体套种技术,连年获得丰收,成功让当地128户群众脱贫,让路庙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随着越来越多乡亲们的加入,路素琴计划未来五年内把基地规模扩大到600亩,以一产为基础保障,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打造农业生产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一、二产充分融合发展的业态,吸引更多的乡亲们从事种植、旅游、餐饮、服务等行业。

  “作为一个新农人,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我希望自己能像一束光,照亮家乡发展的路,照亮乡亲们致富的路。我也有信心在今后的农业发展道路上,与乡亲们一道,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家园。”路素琴说。

编辑:李艺凡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