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刘存明—— 羽绒界走出的“发明奇才”
时间:2022-07-11 15:29:24 来源:
中原经济网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 通讯员 王为峰
台台都是新产品,款款皆有新创造。台前县清水河乡路庄村村民刘存明从小热衷发明,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水洗羽绒机、农用机械等各类设备研发制造上,足迹遍布全国“羽绒之乡”,“存明造”也遍布大江南北,刘存明被羽绒界誉为“发明奇才”。

“这辈子,我就迷这个。”
刘存明生长在台前县羽绒产业发源地——路庄村。他小时候患有婴儿瘫,因为农村医疗条件不好,家庭生活困难,得不到有效救治,落下了终身残疾。
勤奋要强的刘存明,初中毕业后就加入羽绒收购大军,走遍了山东、河北省,最远到了东北三省和西北地界儿,背着两个化肥袋儿,漫无目的行走天地间,累了找老乡家住一晚,饿了去老乡家蹭一顿。
后来,一同收购羽绒的小商贩演变为经纪人、羽绒加工厂“老板”,刘存明却把情有独钟的“小发明”用在了羽绒设备研发制造上。
从最初学习借鉴浙江萧山的羽绒设备,到推陈出新创造出高端设备,建起江北第一家羽绒设备制造厂(作坊)。
只有初中水平的刘存明,根据羽绒厂负责人提出的改进要求,结合自己的构思想象,竟能绘出高大上的“工程图纸”。
“我那时经销羽绒收入在全县也是数一数二的,论办厂我比谁都有优势,只要坚持下来,我早已身家过亿了。”刘存明说,“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就迷这个。”
“要是你办厂的话,世上又少了个农民发明家。”县残联理事长刘德宝接过话头说。
“看啥会啥,没有难着的活儿。”
前不久,清水河乡农民创业园一企业生产设备出了问题,邀请刘存明“诊断”。
“一看外皮,我就知道‘毛病’在哪里。”刘存明自豪地说,“一个韩国进口件坏了,取下来去济南、郑州买不到,回来后,我现场割开,不足一小时拿下!”
几天前,大庆市一处污水处理厂设备出了问题,经朋友介绍,把相关视频发过来。刘存明一眼看透病症,当场表示:“请放心,这活小菜一碟,手到擒来,保准修好、好用。”
“看啥会啥,没有难着他的活儿,他都能一眼看出端倪、找出问题。”坐在一大堆工程图纸中间,刘存明的爱人蒋巧玲同样自豪。
“每造一样新东西,感到人生莫大的幸福。”
刘存明是1998年开始接触羽绒设备的。村里的羽绒设备出“毛病”了,刘存明自告奋勇,自己绘制图纸,找了个电焊工 ,叮叮当当鼓捣了一整天,一个新式羽绒设备产生了。
一发不可收,当地羽绒企业不说,连远在四川、贵州、河北等地的羽绒企业也找上门来,竞相邀请刘存明去“造”设备,热心的刘存明来者不拒,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台前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多数羽绒企业采用了“存明造”。作为县内新上羽绒加工龙头企业之一的中威新塘羽绒就采用了刘存明设计制作的设备,生产出的高品质羽绒畅销全国、远销欧美。
“一两个月一更新,每次都结合客户需求,进行改造升级,羽绒质量越来越高。作为中国优质羽绒产地,很大程度上来自羽绒设备的新发明、新创造。”羽绒专业园区的几家大型羽绒企业负责人对“存明造”赞不绝口。
哪里有设备,哪里就有“存明造”。从改良羽绒设备,到改良各类设备;从大工厂里的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到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用具,刘存明走出了一条人生逆袭之路。
子承父业。刘存明的两个儿子,一个承包了大型羽绒厂水洗羽绒生产车间,一个跟着刘存明研发羽绒设备,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眼下,年逾半百的刘存明又有了新打算:借助县里的科技扶持政策,申请更多的发明专利,把厂子办到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让“存明造”走出河南,叫向全国。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