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
踏着滑板,在广场贴地飞翔,抑或是踏着桨板,在水上划出道道涟漪……时下,以滑板、飞盘、桨板、腰旗橄榄球等为代表的新兴运动项目成功“出圈”,正成为越来越多人运动健身的新选择。
这些新兴运动的兴起加速了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但是,随之而来的场地不足、供需不平衡、标准规则不健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那么,如何抓住“小”运动高速发展的良机,为我省体育产业带来更大市场价值,从而促进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走红”的新兴运动
滑行、摇摆、扭动、旋转,偶尔做出“豚跳”……9月4日,在郑州市郑东体育公园内,一群“追风少年”踏板而来,穿梭在林荫小道上。
27岁的鲁健就是其中一员。“我是喜欢滑雪才慢慢接触‘陆冲’的,因为两项运动的动作比较相似,这种能随时随地能享受飞翔的感觉真好。”鲁健说。
绿茵场上的热闹,不仅仅属于滑板,记者看到,高速旋转的飞盘在人们跑动跳跃中精准地飞向队友,用硬质球拍替代网球拍的板式网球在两人间来回跳跃……过去闻所未闻的运动方式,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新兴体育运动的“蹿红”也顺势带火了相关产业。郑州市宝狮莱轮滑AD滑板社教练周海洋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滑板初学者相比去年增长了一倍,主要以8到12岁的青少年为主,私教的价格在每小时240元至400元间。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省近5年内成立的与滑板运动相关的企业有166家,滑板俱乐部有18家。同时,据小红书发布的《2022十大生活趋势》显示,“飞盘”相关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4倍。
“这些新兴运动之所以能够快速‘出圈’,主要得益于其低门槛和社交属性。特别是在社交属性方面,当参与者找到有相同兴趣的同伴后,会更愿意为这项运动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王玉珍说,随着体育文化的日益推广,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人们对体育项目多元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个性化运动项目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供需少、运营难让矛盾凸显
如今,新兴运动成为城市图景中一抹亮丽色彩。然而,当撕下其“独特”“新潮”的标签后,场地不足、供需不平衡、标准规则不健全等问题也暴露在公众面前。
“我们每周四晚上都会在足球公园举行比赛,比赛时需要穿专业球鞋和佩戴专业手套,但是我感觉这价格太贵了,只能寻找一些平价替代品来满足需求。”热爱腰旗橄榄球的郑州市民冯涛说,目前,这些产品都没有出现代表性的国产品牌,主要以耐克、安德玛等国外品牌为主。其中,橄榄球鞋的价格为600元至1000元,一副手套的价格也高达300元。
站在商业化的十字路口,新兴运动要在热潮中做好“小而美”并不容易。
“在郑州市,与橄榄球相关的培训机构和俱乐部不超过5家。”河南省品牌促进会办公室主任齐欢说,受大环境的影响,在所有基本因素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品牌和商家并不会因为某一项运动的走红而贸然投入。
“缺乏专业教练、缺少场地等问题,都是新兴运动绕不过的坎儿。”齐欢说,新兴运动虽热度高,但产业拉动价值小,只有克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才能找到适合项目发展的最佳方法,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加速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
相互引流 让新兴运动融合发展
如何将小众热潮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从而实现良性循环,这是摆在所有新兴运动面前最需思量的问题。
对此,王玉珍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小众体育项目发展背景优异,消费趋势向好。
“小众体育项目的利益主体应妥善提升项目的供给品质,优化产品服务质量,正确把握消费者小众体育项目消费行为和偏好的变化趋势。”王玉珍说,除了注重沟通与信息披露,还要顺应产业融合的时代潮流,让不同项目之间相互引流,为新兴运动融合发展打上鲜明标签,从而更好地助力体育消费的提振与升级。
如今,居民消费力的提升为体育产业的爆发创造了机遇,进一步提高运动常态化也是让新兴运动走得更远的核心。
“在壮大产业基础、完善服务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多方联手共推,从政策引导、赛事筹办、活动组织、教育培训、氛围营造、场地管理、产品供给等方面不断发力,努力让普通玩家常态化,让资深玩家专业化,最终促使小众运动体育商业的多元化。”齐欢说。
此外,对于这些新兴户外运动,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规范,引导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其野蛮生长。
未来,随着户外运动产业快速发展及相关标准日益完善,新兴运动才能真正成为产业型、全民型的体育运动,不断为全民健身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