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十年】河南:谱写更加出彩的“三农”篇章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
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3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073元……10月10日,在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这十年,河南农业农村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乡村振兴呈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发布会上,据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介绍,河南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建设新时代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持续擦亮粮食生产这张王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十年来,全省粮食总产先后迈上了1200亿斤、1300亿斤两个百亿斤新台阶,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河南不仅解决了全省1亿人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6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
同时,认真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其中小麦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稳居全国第一。率先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平均每亩年增产150斤左右。
“我省着力打好种业翻身仗,规划建设‘中原农谷’,成立神农种业实验室,积极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马万里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3%。
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年来,河南聚焦“六高”目标、“六化”方向,构建“1+N”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着力推进“三链同构”,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加快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
马万里说:“我省依托资源禀赋、市场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蔬菜、优质花木、优质茶叶、优质食用菌、优质中药材、优质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推动酒业、奶业、中医药振兴,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8%,肉、蛋、奶、蔬菜、食用菌等重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同时,坚持“一群多链、聚链成群”,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建成了以1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创建了17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6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8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如今,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万亿级产业,是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培育出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白象、想念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
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十年来,河南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广阔的中原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把公共基础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23.3万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93%,乡镇和农村热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在健全公共服务方面,推进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县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87.5%,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率99%以上。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推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65.9%,创建了一批“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