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
“白天游玩,晚上走人”是如今很多游客的常态。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传统的“到此一游”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夜游作为文旅深度融合的载体,正向人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绚丽光彩。
曲艺歌舞、多彩灯光、品尝美食……众多的夜游项目在我省众多景区落地生根。同时,随着人们对夜游项目的期待,“夜游经济”在成为文旅市场蓝海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特色难以转化为优势等。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近日,记者对我省多个景区的夜游项目进行了走访,探寻问题成因,优化解题途径。
“夜游模式”来袭 开启旅游新风尚
5月4日晚7时,记者在南阳市五朵山景区看到,夜晚的五朵山变得如梦如幻,点点繁星与蜿蜒而上的五彩夜灯交相辉映;登上最高峰圣朵峰,俯瞰山下万家灯火,别有一番情趣。
“以前白天来时体验到的是壮观,而夜晚的山峰在灯光的点缀下另有一番感受,一个景区两种不同的美,值了。”说话的是来自浙江安吉的陈文雨。她告诉记者,来河南旅游已经感受到夜间项目带来的魅力,水上旅游九龙湖、休闲戏水暴瀑峡、进香祈福万福宫、登高览胜五朵峰……“本来想着两三天结束行程,结果这都快一周了,还有很多夜游项目想体验。”
近年来,夜间旅游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20》显示,超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夜游意愿强烈,其中演出、文化场馆、文化集市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文化场景。
特别是“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据美团发布的“五一”假期消费相关数据显示,年轻消费者是假期夜间消费的主力军,“休闲娱乐”品类的夜间订单量同比2020年增长194.1%,同比2019年增长89.5%。
河南作为历史十分丰厚的地区,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老家河南披上夜色外衣另有一种风味。为营造高品质夜间营商消费环境,加快形成夜间经济体系,我省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通知》中曾提出,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到2022年建设30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夜间旅游考验的是一个城市和景区的项目体验、设施体验和服务体验,三者间相互融合才能发挥出夜游的效果,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去年8月,河南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文旅咨询夜游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整合国内顶尖文旅夜游公司资源,帮助景区夜游项目找准定位、不断创新。
夜游虽好 不可盲目跟风
夜间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延长了游客的逗留时间,也提升了景区的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然而,夜游虽好,却不是打开通向成功大门的万能钥匙。
如今,很多景区盲目跟风,照搬照抄夜游项目,不仅没有留住游客,还有些本末倒置。
5月5日,二十四节气立夏。华灯初上,行人熙来攘往,开封鼓楼附近的小吃街即将迎来一天最繁华的时刻。
“人太多了,原本想扫街吃到尽兴,走了一圈又感觉整条街的小吃并不诱人,而且还有点儿担心卫生问题。”郑州市民魏勇说,“不仅是开封鼓楼,现在很多地方到了晚上基本一个样,不是耀眼的灯光,就是千篇一律的喷泉,让人没有二次打卡的欲望。”
5月6日晚8时,记者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湖看到,造型美观的水上观光船在湖面慢慢滑过。“今天我也是第一次来,坐在船里来回快一个小时了,感觉还是少了点啥。”郑州市民尹晓明说,就在水里游一圈,跟去公园坐划船项目没太大差别。
潮流夜市、文创集市、微演艺、灯光秀、音乐喷泉等正在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虽然我省多地也在开展夜间旅游,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各个地方在夜游项目的开发和产品打造上缺乏统一规划,创新元素、文化元素融入不够,如何拓展多元化的夜游项目、丰富游客夜游体验、促进夜间消费已经成为有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授胡红梅表示,夜游产品的打造,不仅要考虑到城市和景区自身的产品,还要考虑到游客的就餐、游览时间和回程时间、夜间休息等因素。“只有白天游客多,才能拉长晚上的消费时间。如果一个景区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到夜晚,确实有点本末倒置。同时,夜游的培育也不仅仅是打造几个‘网红’打卡地,而是要持续营造高品质的夜间生活场景及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提升品位和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夜游的竞争力。”胡红梅说。
沉浸式夜游 让项目更具IP效益
当前,我省旅游业已经搭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从简单的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而夜间旅游也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今千篇一律的灯光秀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个地方或景区想要打造‘留住客’的夜游项目,就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和故事,再融入科技的元素,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胡红梅说,如今夜游项目层出不穷,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故步自封、照搬照抄只会迅速“过气”,“只有量体裁衣才是王道。打造核心吸引力,形成多元化的沉浸式夜间消费体系,不断创新,才能打造出夜游新热点。”
开封汴河灯影、焦作云溪夜游……一项项精品夜游的打造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夕阳西下,夜色朦胧,一个城市的“不打烊”,只是夜间旅游模式的开始,如何让游客在停留期间获得舒适的体验,如何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这都需要景区和相关部门多方合作、积极探索。
胡红梅表示,有别于传统夜游模式,沉浸式夜游使游客“沉浸”在景里,塑造多元的娱乐体验。沉浸式夜游将活动、内容和IP深度融合,是最能打造令人难忘的夜间活动体验的项目。
夜游模式的开启,不仅需要美丽的夜景,还需要提升周边设施、餐饮住宿及停车等体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体验为王,IP效益能够强化夜游的属性,鲜明的IP元素更能拉长夜间旅游产业链。同时,还要立足大家的需求,有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打造夜游产品。”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井辉说。
相较于与北京、成都、杭州等夜游项目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河南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对标北京、上海,我省需要从政策支持、配套设施、人文环境三个方面做好夜游升级文章。”井辉表示,河南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各类待开发的资源还有很多,像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区,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融合的意境,而娱乐性质的景区,需要更多科技的融合,才能带给游客更多的体验,“让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敢于突破和创新,探索自我的独特性,这种夜游模式才具有长期吸引游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