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经济网讯】 在郑州市二七区保全街,住着一个四世同堂的工人家庭,“老家长”方秀云上个月刚刚度过90岁寿诞。
和老人一家接触过的人,都说这家人待人平易、热心有礼。只有为数不多的老街坊,才知道这个工人家庭背后不平凡的家世——他们是著名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后人,方秀云是将军唯一的儿媳。
“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是这家人几十年来代代传承的家教家风。
在简朴而整洁的家里,记者见到了精神矍铄的方秀云。文化程度不高的她对公公杨靖宇的事迹知之甚详,她说,很多都是从丈夫那儿听说的。丈夫去世后,她又将公公的英雄事迹一件件、一桩桩讲给了子女听。
方秀云的爱人,即杨靖宇将军唯一的儿子马从云,生前是郑州铁路局的一名普通职工,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1964年,马从云因公牺牲,年仅37岁。马从云的二儿子马继志跟着母亲见父亲最后一面,他一辈子难以忘怀的,就是父亲临终前反复叮咛的那句话:“咱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可不能出孬种。”
丈夫走了,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落在了方秀云的肩上。没有工作的她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靠纳鞋底、剪猪鬃、轧手套、当保姆维持着生计,却始终谨记着丈夫的遗言,从没向组织上提过要求。
她也常常告诫子女:“爷爷是爷爷,你们是你们。不能张扬,低调做人。”
采访中,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了一块珍藏多年的、用红布包裹着的桦树皮。那是1958年夫妻俩去东北,从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地方带回来的。一位将军的老战友告诉他们:“你们的父亲当年就是吃这个和敌人打仗。”从此,这块桦树皮成了马家的传家宝,也是方秀云教育孩子的“灵物”。
兄弟俩先后参军入伍,服役期间,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杨靖宇将军的孙子。
如今,方秀云老人的5个孩子都在郑州铁路系统工作,都是普通职工,有的已经退休,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5兄妹名字当中都有一个“继”字。流淌着英雄的血脉,却从不借英雄的知名度炫耀于外、捞取利益,甘愿在寻常的百姓生活中体味责任、品味知足——他们用这种朴素的情怀,告慰着将军的英灵。
(记者 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