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新闻 > 正文
这一年,我们一起经历的河南经济大事
时间:2019-12-28 09:29:32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编者按:

  光阴如梭,2019年渐进尾声。从整个经济大环境来看,2019年无疑堪称是近年来最充满挑战的一个年份。在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推动河南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阔步前进。

  作为亲历者和记录者,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年,河南吹响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正式迈进5G商用元年,为“米”字形高铁添上了最后的一“撇”一“捺”,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亮眼的成绩单,催人砥砺奋进;得力的新举措,昭示光明前景。在此,本报特辟专版对2019年河南经济大事进行盘点,与您一同重温这一年来河南经济建设走过的不平凡之路。

  策划:靳李君

  温献伟

  执行:孔凡哲

  焦 飒

  马连华

  徐 静

  李媛媛

  【关键词】

  支持民营经济“24条”

  >>>> 事件回顾<<<<

  5月31日,省市场监管局正式出台24项新政策,通过加大“放”的力度,营造更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完善“管”的体系,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升“服”的质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专家点评: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马林青:

  对民营经济“放、管、服”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效,可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延长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发展更多的优质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进得来、出得去、活得好,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围绕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效应,进一步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围绕提振内外资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围绕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严守安全底线,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监管规则、标准的国际化水平,适应开放经济新趋势。

  【关键词】

  5G元年

  >>>> 事件回顾<<<<

  6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河南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5G产业发展先行区、创新应用示范区和集聚发展热点地区。10月底郑州、南阳成为我省首批5G正式商用城市,预计春节前全省还有16个城市陆续实现正式商用。

  专家点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5G将伴随着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一起支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除了与通用的信息技术融合,还要与工业领域的诸多新技术融合。目前,传感器、反应器、编程逻辑等正加速更新换代,河南要吸纳这些新技术,让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通过5G发挥巨大效力。河南想要更好地营造5G商用环境,政府就不仅要提供场地等外部条件,还需要配备很多优秀人才来开发更多软件,再进行铺设和引导,这样才能实现通信业“从0到1”的成长。河南要抓住这次机遇,把河南的互联网产业往更大范围和更远方向发展。

  【关键词】促消费新政

  >>>> 事件回顾<<<<

  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加快破除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障碍。7月,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河南省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提出五个方面22项促消费新举措,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专家点评: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

  消费关乎经济,更关乎民生。促销费新举措紧紧抓住供给结构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要这一突出矛盾,释放消费政策“红利”,抓住市场消费“钱景”,促使人们更加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让消费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增强河南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新政策发布的目的是改善百姓生活,通过新的经济杠杆,让百姓能腾出更多的钱来消费。当下,政府正朝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前行,根本目的就是要减少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有底气花更多的钱。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事件回顾<<<<

  7月15日,河南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试点方案要求2020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通过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专家点评: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其中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着一个突出矛盾:一方面,六成村庄都是“无钱办事”的空壳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中,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占一半多;另一方面,大量农村集体资产由于产权归属不清、集体组织缺位、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因素处于“沉睡”状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是破解这一矛盾的“良药”。今年我省获批全国12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之一,这意味着这项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改革将从试点县、市扩及全省。这对于我省这样一个农业和农村人口大省来说意义重大,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关键词】通江达海

  >>>> 事件回顾<<<<

  7月26日,漯河港开港,内陆大省河南海上丝绸之路再添新支点。8月26日,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下发《河南省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布局和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要畅通10大物流通道,其中包括畅通内河航运物流通道,补齐我省内河航运短板,建成通江达海、干支相连、公铁水联运、港航配套的沿内河物流通道。

  专家点评:

  省交通运输厅航务局局长王东:

  河南省内河水运具有运能大、占地省、能耗低、环境友好、枢纽功能强和运输成本低的优势,省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60条,河道总里程约2.6万公里,淮河、沙颍河、沱浍河、唐白河等河流具有发展水运的自然条件。同时,我省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内河水运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实施内河水运复兴工程恰逢其时、势在必行。通过发展内河水运,可推动我省与长江经济带、大运河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深度衔接,把我省内河航道建设成经济航道、生态航道、民生航道,助力河南全面融入海上丝绸之路。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事件回顾<<<<

  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考察调研。9月18日,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专家点评:

  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西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首次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标志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更是新时代中原更出彩的重要战略支撑。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抓住历史机遇与沿线省区共同抓好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环境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解决好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是保障生态安全推动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推动河南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必将引领河南各地围绕区域优势探索高质量发展特色路径。各级政府部门要引导各地对自身优势、功能定位、发展思路等进行再梳理再聚焦,形成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城镇体系和生态体系。

  【关键词】

  “米”字形高铁

  >>>> 事件回顾<<<<

  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于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作为河南“米”字高铁的一“撇”一“捺”,三条高铁的开通,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铁雏形已成。

  专家点评:

  省发改委主任何雄:

  河南“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四面八方”轴带发展格局,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东中西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重要支撑。三条高铁的开通将极大满足沿线群众对高质量出行的迫切需求,将彻底结束南阳、平顶山、周口等城市不通高铁的历史,有效改善沿线豫西南、豫东南地区3000多万群众出行条件。同时,也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我省交通区位优势,并有力地促进了区域交流互促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粮食增产

  >>>> 事件回顾<<<<

  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2019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8亿斤,比2018年增长0.7%,再创历史新高。自2006年河南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千亿斤之后,截至今年,我省已经连续14年粮食年总产量超过千亿斤。

  专家点评: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宇松:

  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是河南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河南的粮食产量连续14年超千亿斤,对满足“国人食堂”来说意义重大。河南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等系列做法,是我省推进新型粮食安全观的体现,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利于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关键词】

  河南首颗卫星

  >>>> 事件回顾<<<<

  12月20日,来自郑州市金水科教园区的国智恒北斗好年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国智恒好年景中原金水一号(未来号-1R)”卫星成功发射。这颗卫星是我省首颗卫星,专门用于农业研究,将为黄淮海地区提供精准的农作物数据普查遥感服务。

  专家点评:

  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委员任瑜:

  中原金水一号卫星工程,是为河南省量身打造的专属遥感卫星系统,将灵活高效地为河南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遥感数据服务。该卫星不仅可以有效填补我国民用微波遥感卫星在轨数据空白,也可以在为农服务中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更是落实“发挥好粮食生产优势”“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粮食安全”等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和落实“藏粮于技”的生动诠释。

  该卫星的成功发射,将推动河南农业与5G通信、物联网、区块链、遥感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全面推进遥感卫星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农作物监测、灾害监测及食品安全溯源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为推进河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贡献力量。

编辑:王丽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18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高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