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将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 “十四五”期间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省政府“开局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四
“十三五”时期,全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300亿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5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开局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介绍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十四五”时期我省将贯彻落实的新发展理念与发展目标。
“十三五”成绩亮眼 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1300亿斤
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介绍,全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300亿斤,2020年达136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不仅解决了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600亿斤原粮及其加工制成品,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河南贡献。肉蛋奶、果菜茶等农副产品供应充裕,产量稳居全国前列,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农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持续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培育了双汇、思念、三全、好想你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实现了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人餐桌”的华丽转变。通过持续深化农村改革,1778万农户领到新版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9.3万家、家庭农场25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69.3%,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3%、91%,在全国率先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接入和4G网络全覆盖,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民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卫生,乡村面貌焕发出新的气象。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8元,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持续提升,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12201.1元,比2015年增长55%,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同时,我省和全国一样打赢了脱贫攻坚战,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在中原大地得到历史性终结,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十四五”再谋新篇 力争每年新建或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以上
申延平表示,“十四五”时期河南要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努力在5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在全国前列。对脱贫县设立五年过渡期,保持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治本之策,深入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不断增强产业致富带动能力,让脱贫地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赶上来、不掉队。
提升粮食核心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打好稳粮增产组合拳,建好粮食安全产业带,持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同时,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每年新建或提升500万亩以上,“十四五”末全省高标准农田达到8000万亩。
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瞄准农业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市场竞争力高、农民收入水平高“六高”目标,着力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重点做强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乡村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到2025年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茶叶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左右。
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村庄规划搞好,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和乡村规划编制,年底前完成县级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全面实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把硬件建设好,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等设施条件,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一批 “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把软件开发好,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政策体系,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围绕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高效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让农民群众共享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