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改平: 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焦飒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河南的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
作为一名生于长于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改平对农业的感情很深。对他来说,扎根三农,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农工作是他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连续多年递交与“农”有关的提案后,今年他又带着“农”提案参加全国两会。
“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今年我递交了《关于优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入机制的提案》。”在张改平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以来,推动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25年,河南将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稳定保障1300亿斤粮食产能。
同样,张改平在多次实地调研后发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亩均投资量过低、地方财政配套负担重、基层建设积极性不高、缺少后期管护投入机制……”张改平说,“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要想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必须解决当下的一些制约因素。”
对此,张改平建议,相关部门可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等因素,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提高到平原农区每亩3000元以上、丘陵及山区4000元以上,避免建设不达标、功能不到位、利用有困难。
同时,加大涉农资金在国家层面上的统筹力度,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重的粮食主产区倾斜,破解涉农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的难题。
此外,张改平建议,由中央财政定期拨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期管护资金,并将管护成效纳入县乡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范围,同步完善相应的奖惩配套措施,确保管护到位、利用到位。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张改平说:“在推进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科学的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管护到位、利用到位,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